• 55阅读
  • 0回复

三千万 四千万 五千万……——访勇猛精进的大同矿务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1
第2版(经济)
专栏:大企业巡礼

三千万 四千万 五千万……
——访勇猛精进的大同矿务局
本报记者 林钢
从北京去大同,坐的是汽车。在雁北黄土高原上,迎面而来满载煤炭的十轮大卡车,首尾衔接,浩浩荡荡。晋煤外运主要还是靠火车。铁路已延伸到矿区最西边的王村矿,平均每隔25分钟,便有一列从矿区开出的火车直奔秦皇岛。
大同矿务局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面积比深圳特区还大。13座煤矿星罗棋布地坐落在沟壑梁峁间,组成了拥有40万人口的煤都。已经建成和正在施工的成片成片的职工宿舍楼,和满山遍野用片石堆垒而成的低矮泥屋并存,构成今日矿山特殊的风景线。
1985年大同矿的原煤生产突破了3000万吨!这不仅在煤炭系统成了特大新闻,也引起全国乃至整个能源世界的瞩目。当时新华社的报道,用语很谨慎:世界罕见。我国煤炭生产长期处在紧张状态,这几年大幅度增产,出现了缓和,大同矿务局为此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然而对于大同矿来说,这不过是本世纪内攀登的第一个高峰。按照早已制订的战略宏图,13万大同矿工正在向第二个高峰勇猛精进,要在1990年拿下4000万吨!到本世纪末,他们还将登上第三个高峰——年产5000万吨!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来此以前,我曾有个外行的想法:好比跳高,朱建华在夺得世界冠军后,要再升高一二厘米,也是难乎其难的。大同矿有这么大的后劲吗?
大同矿已探明的储量有375亿吨。煤层厚、煤质好、灰分少、发热量大,是优质动力煤。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需要条件。大同矿的成功在于它遵循社会和自然规律,懂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煤炭生产之大忌是采掘比例失调。历史上有过不少严重教训。“这些年大同矿做到了采掘并重,协调前进。我们每年都有待采工作面120、130个。采掘正常接替,为生产持续发展准备了充足的战场。”矿务局局长马杰向我介绍情况时,首先谈到的便是这个问题。“1979年全局实现翻番后,产量没有掉下来。3个煤量始终稳定,回采煤量可采期在19—20个月,准备煤量可采期在84—92个月,开拓煤量可采期在9—11年。”
最主要之点是,大同矿遵循党中央的指示,走的是一条挖潜、改造、改革、开拓的稳定发展的道路。最近6年,成绩最为显著。先后对煤峪口、永定庄、同家梁、雁崖、挖金湾、大斗沟、王村、云岗8个矿进行重点技术改造,总投资1.5亿元,扩大了综合能力和环节能力。在没有一口新井投产的条件下,6年产量净增778万吨。

“没有综采,要上三千万,没门!”矿工们都这样说。
这句朴实的话,翻译成书面语言,就是:大同矿实现宏伟战略目标,不是靠大量增人,而是靠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向机械化、现代化要效率,要产量!
在同家梁矿综采一队,我穿上矿工服,随同矿工们乘坐罐笼(矿山电梯),沉降到200米深处,又乘坐矿车在巷道内颠簸了1个小时,才到达工作面。我是专门去看西德引进的综合采煤机械设备的。
“鸟枪换了炮”,真是大开眼界。打眼放炮,大铲装满的历史在这里结束了。我这次才知道,康拜因也早已被淘汰。眼前的庞然大物,据说总重量达2000吨,真不知怎么搬到井下来的。每台液压支架有4根柱。86台液支架威武雄壮地排成一条钢铁长廊,300多根金光锃亮的支柱,顶天立地一般,稳稳当当地将顶板托住。煤炭生产最大威胁是不安全的问题。如今矿工在下面操作,安全,省劲,又有高效率。矿工们喜爱综采之情,溢于言表。采煤机的割刀,是一大功率的旋转式大滚筒,边走边“啃”,走完一程约45分钟,就可采煤300吨。煤采下来,通过强力皮带哗哗地送出井口,全部自动化。
这是一支进入“世界综采劲旅”行列的综采队。连续6年,年产量突破100万吨。我问起劳动生产率,支部书记吕富说:“平均每工采煤41吨。”我又问,矿务局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呢,回答是“每工1.7吨”。
大同矿的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都已达到75%。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矿工们已经熟练地驾驭这些先进设备。全局已培养起5000多名有文化的、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涌现了一批技术“大拿”。为了使进口综采设备适应本局开采条件,他们还进行了上百项改革。矿务局科研所所长曹祥元对记者说,“没有当年上综采的远见,今天达不到3000万。大同矿在引进先进装备和技术方面,立了功,受了益,得了利。”

我访问了3个生产矿(大斗沟矿、同家梁矿、煤裕口矿)、一个基建单位(燕子山矿工程处)和一个小煤窑:青阳矿。大同矿工勤劳、朴实、觉悟高、守纪律,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各矿的领导干部都爱夸奖他们的矿工,象将军夸奖战士。百里矿区的地层深处,煤巷峒室、运输大巷、井底车场纵横立体交错。不必讳言,矿井里黝黑、潮湿、寒冷,矿工的活又脏又累。这里没有战火硝烟,却存在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塌陷等自然灾害。这里没有猫儿洞,但我不会忘记最后一次下井时,是把身体弯成90度,作鞠躬状,才能在巷道里前行。生活在阳光底下的人们,凭想象是无法理解在终年不见阳光的条件下劳动的矿工们的艰辛的。但我看到了矿工们也象老山战士一样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父子两代、甚至祖孙三代当矿工的有的是。有位老矿工叫董二孩,先后义务献工1000多个,曾9次在井下负伤,领导上10次为其调动工作,他坚持不离采煤第一线。有一次我下井正遇上吃“班中餐”,矿工们欢声笑语,相互逗乐,对话颇富幽默感。
大同矿务局是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即令在思想政治工作好象“不那么行时”的日子里,他们也从未中断。近年来,他们倡导和培育以“勇于奉献,争创一流”为内涵的企业精神,也已初见成效。矿工们自豪地称之为“大同精神”。后来我得知,命名的由来除了大同是矿务局所在地之外,还因为,大同世界,是我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理想世界,是共产主义的通俗称呼。
“大同精神的核心是奉献精神。”党委书记刘守仁说。他是中国人民大学1967年哲学系的毕业生,兼有学者与实干家的气质。“和矿工们共同生活和战斗将近20年,我深深感到,矿工,有煤炭的品格。慷慨无私地燃烧自己,把温暖与光明送到人间。新时期的矿工又具有开拓进取、尊崇科学、竞争创新的品格。所以,经过发动全矿职工大讨论,我们把企业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勇于奉献、争创一流。大同精神正鼓舞全矿职工为夺取4000万吨而奋勇前进。”
当然,也不是没有难处。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近年来钢铁、木材、水泥都已涨价,而煤价未动。成本每增加一元,就意味着企业要自行消化3000万元。企业自主权有限,自行消化谈何容易。五座老矿改扩建资金短缺,职工生活福利又必需逐年有所提高。压力是重的。但,大同矿工的脾气,是迎着困难上。出路在深化企业改革。要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要加强智力开发,推动技术进步。我离开矿区的时候,增产节约运动正在蓬勃展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