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时贤雅集足风流——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记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时贤雅集足风流
——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记盛
丁卯暮春,“书法圣地”绍兴兰亭,茂林修竹滴翠,兰香墨香袭人。来自神州大地和东瀛友邦的41位书坛精英首次云集于此,举行“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追仿1634年前晋代书圣王羲之邀集41名士“曲水流觞”的雅事,共同写下了一部当今时贤交流书艺、增进友谊的现代“兰亭集”。
兰亭位于兰渚山麓,兰溪江畔。古越便因其地盛产兰花而得名。后因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在此写就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成为历代书家朝圣之地。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集序》也被奉为法书楷模。其流风遗韵,恒久不衰,影响遍及神州内外。自从空海、鉴真将中国书艺传入东土,在日本皇室提倡下,学习王羲之书体在三岛蔚然成风。这次出席中日兰亭书会的书坛大师中,有与本世纪同龄的书界耆英,也有初度不惑之年的艺林少俊,可谓极一时之盛,堪与当年兰亭修禊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相媲美,是渊源久远的中日书交的新发展。
9日上午,书法家们已经欢聚杭州,围绕王羲之书法艺术,举行了“中日书法讨论会”。沙孟海的《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体与刻体——〈兰亭序〉争论的关键问题》、谷村义雄的《谈谈王羲之的书笺》、顾廷龙的《宋游相藏〈兰亭〉述略》和今井凌雪的《关于王羲之书法传承的两面性》等论文讲演,内容精彩,见解独到。这次高水平的书法学术讨论会为兰亭书会谱写了精彩的序曲。
书会开幕式后,交流书艺活动开始。右军祠内伴着兰花的幽馨,充溢浓郁的墨香。绍兴市数十名爱好书法的男女青少年,早已用徽墨、越砚细细研磨一个多小时,墨成香溢,恭候大师们濡笔挥毫。
书法家们个个凝神运腕,各显奇功。但见龙蛇竞走,凤鸾齐翔。不多时,40余幅墨海珍品问世,四周掌声不绝,即将墨宝悬挂两廊,供三百余与会者观摩欣赏。“临风朗咏畅怀人,情有同欣会有因,可比诸贤清兴永,水流无尽岁长春。”这是中方书法家启功当场写就的一幅墨宝,笔力遒劲,气势不凡。日方书法家青山杉雨,则以他潇洒自如、功力深厚的笔锋写下了这样的条幅:“盛会当年怀九老,畅游此地得群贤。”此时,对书法颇有研究的日方主办单位读卖新闻社小林与三次社长,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书法家的行列,握笔挥写了“墨迹无限万花开”七个大字,赢得了与会书家的赞赏。
书会受到中国领导人的重视。一些喜爱书法的中国领导人为书会写的题词和那些未能到会的两国书法家送赠兰亭的作品共20余件,也都悬挂在走廊两边,为书会增添了热烈、隆重的气氛。其中有一幅书着“以虚入盈”四个大字的作品,饰着黑色的绢花和缎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日本86岁的著名书法家手岛右卿的遗作。手岛先生本来也是这次中日书法盛会的代表,不幸因病溘然长逝。他的女弟子矢荻春惠秉承先生遗志,捧着先生的大幅遗像专程前来,参加了兰亭书会活动。她激动地说:“吾师遗像和作品都来到了兰亭,恩师得遂夙愿了。”
流风余韵续晋唐,觞咏今朝继先贤。两国书坛高手创作的一幅幅墨宝,一首首赞词,全部留赠给书苑的“宫殿”——兰亭,由有关方面颁发收藏证书。这些精湛的书艺真迹,连同此次书会的诗文题词,还将收入由中日双方共同编印的《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纪念册》,使两国书法艺术交流史上的这一光辉篇章,成为新的《兰亭集》留传人间。
仿照当年文人雅士兰亭宴集的曲水流觞,成了这次书会的压轴之戏。右军祠前,流觞亭畔,一泓清泉从绿树丛中缓缓流出,蜿蜒曲折;两岸青石突兀,高低参差。身穿端庄中山装、古朴长袍的中国书法家和簇新和服的日本书法家列坐两旁,如“一衣带水”,隔岸相望,谈笑风生,等候流觞飘来。只见一只只斟满绍兴名酒的羽觞顺流而下,徐徐浮动,忽东忽西,悠游自得。细看那羽觞,乃依晋代出土文物仿制,杯口呈椭圆形,如剖开的鸭梨,两侧伸展如翼。
“停——”人丛中一声吆喝,顿时使书法家们目光集中,原来一只羽觞滞留在日方书法家伊藤凤云座前,他接觞一饮而尽,随即赋诗一首,写入诗笺。接着,羽觞又停留在中方书法家沙孟海面前,他举觞饮酒,赋诗两首,其一是:“中日能书者,嘤鸣求友声,交邻欣有道,万世卜和平。”如此持续一小时光景,羽觞顺流而下,接踵而至,双方书法家纷纷接觞,饮酒赋诗,雅兴愈来愈浓。其时,有穿戴晋代衣冠的“书僮”穿行其间,侍候纸墨,收取诗笺,两边观者掌声迭起,尽情助兴,使流觞活动达于高潮。这古今中外服饰荟萃,与山水景物,与书家诗兴溶为一体的壮景,令人不辨人间天上。
本报记者 孙乃 高海浩
浙江日报记者 姚振发 高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