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压力动力前进力——访人大代表、胜利油田党委书记李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1
第5版(专题报道)
专栏:

压力动力前进力
——访人大代表、胜利油田党委书记李晔
本报记者 张何平
“当前,国家能源紧张,‘油比金子贵’,呼油之声不绝于耳。四化建设要油,人民在盼望期待着石油工业的新发展啊”!李晔心情沉重地说:“胜利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之一,能否持续发展,事关大局,责任重大。我们压力很大,深恐有负历史使命啊!”
“不过”,李晔语气坚定地说:“有压力也好。‘铁人’说过,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没压力轻飘飘。国家缺油,逼着我们要自觉加压,多找油,多出油,为四化建设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几天来,李晔坐在会场,心想油田。也难怪,这个年产近3000万吨的油田,要在今后三年多时间里,搞到四五千万吨规模,建成又一个大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可想而知。
李晔从抽屉里取出小本本,让数字讲话:1978年原油产量1946万吨,1979年为1865万吨,1980年1758万吨,1981年1611万吨。如果制成图表,看得会更清楚,这是逐年递减的趋势。李晔回顾说,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人们都在关切着、注视着。胜利油田能不能打翻身仗?当时,担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的余秋里明确指出:要立足于上,立足于发展。
以后几年怎么样呢?李晔还是让数字讲话:1982年1634万吨。尽管增长不多,但表明,开始回升。1983年继续增长,到1984年突破“两千万”,达到2300万吨。1985、1986两年逐年增长,去年达到2950万吨。
“胜利油田打了翻身仗,4年间产量增长1300多万吨,把‘下’字换成‘上’字。这个巨大的转变,来之不易。”说着,李晔摊开两张床单大的《济阳坳陷石油勘探形势图》。从图上看到,近几年表明有油气的红色区块在不断增多,面积逐渐扩大,由点到块,由块成片。油田的个数,1980年是26,去年增加到55。储量翻了一倍多。李晔兴奋地指点着地图说:“今年头两个月,在10来个探区,又有50多口探井见到很好的油气情况。现在,济阳坳陷的2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越探资源越丰富,前景良好。”
李晔坐下来,沉思片刻,对我说:“胜利油田投入开发已经20多年,每年综合递减10%左右。要补上这个窟窿,并且还要再上几百万吨新台阶,就得做大量的工作,难度很大,也很艰苦。不奋力拚搏是办不到的。”
谈到拚搏,李晔说,到过胜利油田的人都知道,在黄河入海地区搞油,不仅要斗地,还要斗海、斗河、斗天哪!河洪、凌汛、风暴、海潮……不论寒暑昼夜,工人们要在风沙、雨雪、冰水、泥滩中夺油。前些天,大风、海潮一次次冲垮新修的防潮堤坝,现场指挥员难过得坐在海堤上哭得饭都吃不下啊!今年,又因黄河缺水,影响沾化电厂一度停了两台12.5万千瓦的机组。在这种极其艰难条件下,油田千方百计保生产。广大职工艰苦奋战,顽强拚搏,一季度打井、钻井进尺、产油都取得了好成绩。他预计今年产量可达3200万吨。尽管没实现的事,李晔不愿讲,我还是从他口袋里“挖”出了这个底。
李晔深有感触地说:“石油工人好得很,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就怕没有油,只要找到油,总是拚死拚活地干。去年孤东会战,3月下旬上马,刚开始没有道路,工人们在泥里水里滚爬着拚。半年多时间,打井900多口,当年就产油320多万吨。工人们不叫苦,不喊难,真是要油不要命!”李晔激动了,用力挥着手臂:“这种吃大苦、耐大劳的顽强拚搏的精神,是延安精神,是大庆精神,是石油工人的光荣传统,是我们石油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从李晔和在会议期间接触到的其他油田的人大代表身上,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压力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前进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