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青工逆反心理及对策应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2
第3版(经济)
专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笔谈

青工逆反心理及对策应用
李树新
逆反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反控制心理。例如在部分青年工人中,对领导提倡读的书不感兴趣,可如果一本书受到批评,就等于给它做了广告,都争相传看。再如本来大家关系不错,其中一人入了党,当了典型,人际关系马上就会发生微妙变化,反对他的人开始增多。产生逆反心理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看,青工喜欢探索,求知欲强,多为逆向思维,他们不爱听一种观点,而喜欢对多种观点进行分析比较。但他们在政治上不够成熟,社会经验少,容易产生片面性和偏激情绪。从客观上看,一些宣传者本身信念不坚定,方法又简单,只考虑青年的顺向思维,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其实他自己也不通,这自然使青工产生不信任感。
为有效地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我认为首先宣传者本人要坚定信仰。你自己真信,讲的是心里话,才能感染别人。如果你教育人时慷慨陈词,背后却说:“就那么回事,不那么说怎么说。”这就会使青工产生怀疑,增强逆反心理。其次要实事求是。在典型宣传上不要老变角度,生拉硬扯。前几年我们局出现过一个青工模范遵守劳动纪律的典型,谁的总结里都用。宣传部说是主人翁教育的结果,行政部门说是抓厂规厂纪的结果,经营部门说是落实经济责任制的结果,团委说是开展突击手活动的结果。真实也给弄假了。
其次要注意示范效应。举个例子说,我们局某泵站秋天分白菜,领导风格很高,先拉好菜分给工人。可有几个工人不信,定要等拉给领导的那一车,结果都是缺帮少心的,他们服了。领导说的话肯信了。可见宣传者本身的品质、个性、威望很重要。示范效应越好,逆反心理越小,接受率就越高。
最后还有一个注意引导的问题。什么事情,你越神秘,越封闭,越易引起逆反心理。武打片曾风靡一时,可最近局里一个输油站放映《醉拳》,观众只有20人。大家说:“打来打去,就那么几下子”。所以关键是引导,而不是禁止。
逆反心理也并不都是起消极作用的,它促使我们对思想工作的习惯作法反思。只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尊重人,关心人,提高工作水平,逆反心理的预防和消除是可能的。(作者为石油部东北输油管理局宣传部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