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纸币为何又称钞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2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纸币为何又称钞票
莲桂撰文说,纸币为何又称钞票呢?
有人认为,纸币因钞字的使用由来已久,便产生钞票之名。千家驹、郭彦岗合著的《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说:“中国的纸币发行,自宋迄明,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钞字已深得人心。一般习惯就以‘钞’为货币的代称,或称钱钞、钞银、钞券,钞票之名也由此而起。”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册)持有类似的看法。可是在宋到明代的数百年时间里,虽然多称纸币为钞,而且钞字的使用范围逐渐广泛,但从未发现有把纸币称为钞票的记载。纸币称钞并不意味一定就称钞票,两者之间毕竟有所不同。
较多的人主张,纸币称钞票出自清代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的合称。由于这两种纸币既是同年发行,又各以“钞”和“票”为名,因此在咸丰年间的一些史料中,有时被合称为钞票。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写道:咸丰三年(1853)清政府“发行两种钞票,一种是大清宝钞……另一种是户部官票,……钞票的名称即导源于此,为宝钞和官票的总名。”这种见解比较流行,影响颇广。然而清代史料仅将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合称为钞票,而没有谈及钞票的名称导源于此。
近年来还有人提出,纸币称钞票实起于户部官票。潘连贵在1984年第1期《广东金融研究》发表的《“钞票”一词溯源》一文中认为:“钞票原是对户部官票的一种说法,因为国家发行的纸币一向称‘钞’,而户部官票却叫‘票’,所以将两者联系起来,就是‘钞票’。”主要根据是咸丰三年三月刑部尚书德兴等人的奏述:“查钞票之用,与银钱并重,其私造之罪,亦应与私铸同科”(引自《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1辑),该奏折并指明“今新行钞票”即户部官票。自从户部官票称钞票后,“钞票”之名不胫而走,其他纸币亦称钞票,一直沿用至今。不过此说依据仍不充分。
(摘自3月24日《文汇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