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在海岛成长——记守卫西沙的几位战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在海岛成长
——记守卫西沙的几位战士
本报记者 王艾生
在西沙群岛采访,海军战士炽热的爱国心,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高尚情操,使我深为感动。

中建岛在西沙群岛的最南端,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这里远离陆地,一封信两三个月才能收到。台风、恶浪给守岛部队造成很大困难,一年有7个月吃不到新鲜蔬菜。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守备队战士个个以能在这里把守祖国南大门为荣。守备队指导员刘宝新说:“只要祖国安宁,人民放心,我们再苦也甘心。”
去年冬天,中建岛守备队的3个班长陈松强、韦新云、陈冬仁分别收到电报:陈松强母亲病重,韦新云妻子生小孩无人照顾,陈冬仁母亲被人打伤,要求“速归”。怎么办?新兵刚上岛,训练任务重,时届年关,战备执勤又紧。他们3人推来让去,谁也不肯离岛,最后谁也没有回家。难道我们的战士都没有人情吗?不,他们将惦记父母妻子之心,同惦记祖国人民之心融为一体。在岛上,我还结识一个战士叫龚道勇,湖南澧县人,原是机枪手,现当炊事员。见到他时,他正在拆开女朋友寄来的包裹,内装一件漂亮的毛衣,一块淡黄色印有“夫妻岩”的手帕。我问他:“女朋友和你感情怎样?”小龚笑笑说:“很好呐!她就爱边防战士。”
我问小龚:“服役期满回乡后你想干什么?”
他说:“当个农民企业家,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追求知识、渴望上进的空气弥漫着西沙。在琛航岛、珊瑚岛战士的宿舍里,有《高等数学》、《数学分析》、《新观念英语》、《日本帝国的衰亡》……之类书籍。据西沙群岛邮局的同志说,守岛战士每人平均订阅6份杂志,两份报纸。琛航岛守备部队充分发挥从军事院校毕业的新上岛的军官的作用,给战士补习文化。熊继清毕业于海军第一炮兵学院,刘新龙毕业于装甲兵学院,他2人主动担任教师,成立战士初中文化补习班,分英语、数学、物理3个专业,报名学习者50多人。每天晚上迎着海风,宿营地传出琅琅读书声。
在琛航岛,我还访问了高个子战士冯卫东。他是河北人,丰富多采的海岛部队生活激起他创作欲望,在一位作家的鼓励下,从1986年开始创作以海岛战士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他写的中篇小说《答案》,已发表在今年第二期《水兵文艺》上。目前,他正在构思一部反映水兵生活的小说,题目为《浪潮深处》。
几乎每个西沙的守岛战士,在业余时间都钻研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有的研究军事学,有的钻研海洋学,有的热衷于现代化企业管理,有的则为我军现代化倾注心血,立志要报考军事院校,当一名军官。

在永兴岛守备部队,我见到了梁坤奠,这个“小广东”,皮肤晒得黝黑,他身上似有一团火,时刻都在点燃,时时都在探求为人民奉献的路。他说:“我要做一个探路者。”西沙无黄土,少淡水,海风大,日头毒。从每年4月到11月,几乎吃不到新鲜蔬菜,吃的“蔬菜”全是酸辣罐头。吃菜,成了西沙群岛一大难题。一次,有位部队首长说:“我们能不能在岛上试验一个在夏天种菜的方法?解决部队生活中的这个困难。”这话,被小梁听到,他默默地利用当炊事员和招待所工作人员的机会,进行夏天种菜的试验。他拣来树杆、旧席子在树荫下搭起凉棚,遮住太阳,种上空心菜,果然长成了。他兴奋不已,说:“成功了!成功了!”他跑遍永兴岛的每一块绿地,象传说神农氏尝百草那样,采来野菜,嚼嚼这个,尝尝那个,寻找能够食用的野菜。他忽然在一个废弃的水坑里看到,在长了很多水浮莲的同时,也夹长出为数不多的空心菜。一个念头涌上:“空心菜可以在水里长!”他将空心菜籽撒入水坑,除去杂草精心管理,一种“水田空心菜”试验成功。永兴岛上全是珊瑚沙,除从陆地运来黄土外,小梁还将树叶、杂草收集起来,堆积发酵,制造绿肥,用它改良土壤,造出一小块一小块的菜田。他踏着清晨露水观察,冒着巨大的台风管护,顶着炎热的日头浇田……两年来,小梁利用业余时间共种植收获蔬菜7000多斤,他还养了一口180余斤的大肥猪。为此,部队为他记一次三等功。
梁坤奠将一本《世界知识》递给我,说:“你看,墨西哥人吃仙人掌,说是上等菜。西沙到处是仙人掌,我要进行仙人掌品种改良,给战士的菜桌上增加一种佳肴。”他曾请假到海南岛文昌等地收集适于西沙种植的蔬菜种子。西沙气温高又潮湿,是蜗牛繁殖的好环境,这儿一年四季都有很多蜗牛。过去,只把它当成养鸡鸭的饲料,小梁读了一本《食用蜗牛》的书,已着手人工繁殖蜗牛,并学习蜗牛入菜制作本领。他说:“法国蜗牛是世界名菜,我也要造出一道名菜叫‘西沙蜗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