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农村爱国运动的新高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0-21
第4版()
专栏:

农村爱国运动的新高涨
效文
随着抗美援朝运动的普遍开展,一九五一年的农村呈现了崭新的面貌。
在许多农村里,农民们经常热烈地谈论着国家大事。有些村的农民干完活从地里回家,先找到报纸看,然后才吃饭,大家见面时,互相询问着:“爱国公约执行得怎么样?”还有些农民把自己订的爱国公约贴在毛主席像的下面,要以执行爱国公约的行动来敬爱毛主席。陕西省富平县四区农民谢锁儿,每天晚上都要陪毛主席像坐一会,他说:“我在地里生产时,常常想起爱国公约,如果不按公约办,就觉得无法回家见毛主席(指毛主席像)。”辽东省盖平县松屯村准备动员十五个民工赴朝鲜,这消息被青年们听到了,有二十多人争着要去,只好按报名先后取决,出发前线的十五个民工都积极勇敢,已有十三人立了战功。平原省修武县恩村、李河等五村农民们,在制订爱国公约时,把旧社会和新中国作一对比:解放前三年中,被敌人打死农民一六三人,抢粮四六七、二五○斤,抢牲口一五一头,荒地一、六一四亩;解放后三年中,增加牲口五一四头,人民政府贷粮四五○、○○○斤,贷水车二一三辆,盖房一四一间,农民们的结论是:“旧社会家破人亡,牛马生活;新中国人财两旺,五谷丰登。”他们在爱国公约上写着:“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好时光,只要祖国需要,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山西、平原、河北省有不少村庄的青年农民,把名字排列在爱国公约上,向祖国喊出庄严的誓言:“随时听候祖国的召唤,自愿赴朝抗美。”这不是个别的事例。全国多数地区农村,均有半数以上的村庄或人口,订立了爱国公约。河北省农村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云南省晋宁县有百分之九十的家庭,已订立了爱国公约。
当六月一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三大号召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各农村生产互助组制订出增产捐献计划,捐献热潮迅速波及全国。川北行政区农民和各界人民已超额完成捐献战斗机二十九架、大炮二门、高射炮二门的计划。苏南区太仓县农民原计划捐献战斗机一架,一周内即超额缴款十七亿一千万元。该县陆陵区一个老太婆要捐十斤棉花,别人认为她没劳力,劝她不必捐,她说:“在新中国我翻了身,爱国保家有我的一份啊!”吉林省蛟河县保安村劳动模范韩恩,看到报上发表抗美援朝总会的三大号召,立即召集全互助组农民进行讨论,具体研究增产捐献的办法,他自己带头认捐人民币一百万元,全组从增产中捐献四百万元。川西区眉山县净居村农民在缴捐献粮的前几天,便忙着把稻谷晒干风净,有的风两道,一万一千九百余斤献粮,九月十日,一天全部交齐。该村二百多人,挑的挑,背的背,当天又都送到城里去了。苗族人民聚居的贵州丹寨县富贵村,在今年四月底,就订立了爱国公约,七月间,他们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检查与修正。他们决定每亩田多施六担粪,每十石田增产一担谷的收成,以增产捐献八千斤谷子。喜爱歌舞的苗民们,每当日落西山,从地里回家的时候,一面走一面愉快的唱着山歌:“抗美援朝一条心,增加生产把田耕;爱国公约小组订,保证公约要实行;七天一次检查会,那家不好要批评……”
在农民爱国主义高涨的基础上,全国农村掀起了空前未有声势浩大的爱国丰产竞赛运动。这一运动自三月间,山西省著名劳动英雄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各地发出爱国丰产竞赛书开始,截止九月底止,全国已有三十个省、行署区的一万二千多个互助组,二千七百多个农业劳动模范向李顺达互助组应战。同时在各地区还展开了“连环竞赛”,投入这个生产竞赛的农民,仅东北、河北、山西三个地区即有五十七万个互助组,全国各地尚有一千万以上农民参加了这个爱国丰产竞赛。这一运动的另一特点是连续进行、步步发展。在夏收前,以陕西省著名劳动英雄张明亮为首的该省四十七个互助组,又向全国各地提出夏季生产竞赛,在较短时间内,即有八千五百个互助组应了战。当李顺达又提出秋季生产竞赛后,各地劳动模范和互助组,立即纷纷应战,较之春季生产竞赛的范围,更加广泛。山西省直接参加春季生产竞赛的互助组是二千零四十五个,夏季即增加到二千五百余互助组了。“丰产竞赛运动”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创造性。河北深县大护驾庄村劳动模范高贯斗的互助组,按全年收入折谷计算,每亩土地平均产量,去年是二百五十斤。今年原计划增产一成,但当他接到李顺达竞赛挑战书后,便领导全组讨论,详尽的讨论了各种耕作条件、耕作技术,全组一致决议以增产至每亩产量四百二十六斤的生产计划向李顺达应战。由于高贯斗改进技术,改良土壤,多施肥,今年秋收结果,高贯斗领导的七个生产互助组,有六个小组每亩产量达四百三十斤。他自己每亩地的产量高达六百六十斤。这许多事实,说明爱国丰产运动已在农村中显示了伟大的力量。(附图片)
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发起的爱国丰产竞赛运动,获得了全国农民的热烈响应。这是李顺达小组正在举行生产评比总结会议的情形。(金尧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