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平顶山创造有利失足者进步的环境 七百多刑释解教人员跨入先进行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3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平顶山创造有利失足者进步的环境
七百多刑释解教人员跨入先进行列
本报讯 记者冯缓报道:河南省平顶山市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失足青年进步的社会环境。1983年至1986年底,全市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率达90%,700多人跨入了先进行列。
平顶山市劳教所广泛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劳教人员悔过自新。他们发动劳教人员给自己最信赖的人写信,并和收信人联系,协同做劳教人员的思想工作;他们聘请有关部门的党政领导、本市知名人士、劳模、专业户等热心人士为所外辅导员,逢年过节,这些所外辅导员纷纷为劳教人员送来书籍,与他们促膝谈心或联欢;劳教人员解除劳教之前,劳教所就和他们所在的单位或街道接上茬,劳教人员解除劳教后,所里还“送三站”,让他们顺利地回到社会,并经常去看望他们,帮助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平顶山市委把关心帮助失足青少年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十分重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接力帮教”。全市1500多名老干部组织起“关心下一代协会”,共青团组织在街道上建立起团支部,发动同龄人帮助同龄人……社会各方面都为失足青少年送温暖。这个市还积极兴办企业,大力发展街道企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对“两劳”回归人员,平顶山市规定,原来有工作的由原单位安置;原来待业的,招工时一视同仁,表现突出的,组织上可出面为其联系工作;愿意自谋职业的发给营业执照,符合学龄规定的,允许考试升学;个别找不到工作的,暂时留场(所)就业。此外,还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婚姻、住房等问题。
现在平顶山市的“两劳”回归人员大多思想稳定,遵纪守法,安居乐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