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联结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3
第8版(副刊)
专栏:

联结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彭常新
在中国,博物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春秋时期,鲁国即建有“太庙”以纪念周公,庙内置放有珍贵的文物。汉代司马迁曾到山东孔庙,参观庙内的车服、礼器,以遂“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之愿。以后历朝的宫室、祖庙、武库等均收藏有大量文物珍宝,特别到了清朝,宫廷更是无所不收。这样大规模的收藏,为近代博物馆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05年,资产阶级实业家张謇以个人财力,在自己的家乡江苏南通兴建了由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新中国成立后,文物、博物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总数已达八百余座。在北京,除了名闻遐迩的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颐和园外,还建立了各种专业性很强为公众服务的博物馆,如:农业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鲁迅博物馆等等,以及宋庆龄、郭沫若、茅盾、詹天佑、梅兰芳、徐悲鸿、曹雪芹等历史名人的故居、纪念馆。这些博物馆(纪念馆)以各具鲜明特色的陈列展览,开拓了观众的视野,弥补了他们知识的空缺,陶冶了高尚的情操,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博物馆在教育方面所起到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其他教学部门所无法相匹比的。它以独特的形象的寓历史、科学、艺术于一体的方式,去激发观众的思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在世界范围内追溯博物馆的历史,可以上推到公元前283年。那时,马其顿在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的国王费拉台夫大帝,在首都亚历山大为自己的父亲索特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博学院”,将宫殿的一部分开辟为珍藏古器物的地方,陈列天文仪器、医疗器皿、哲学家的雕像及象牙等。还附建了修道院、讲演厅;附设了动物园、植物园,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文化中心,以便于学者往来。但主要还是为了祭奉希腊神话中专司文艺的女神缪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博物馆这一新的事物从罗马时代富有者家庭为了炫耀和点缀而搜罗文物、艺术珍品,作为个人私产的萌芽状态脱颖而出。今天,全世界的博物馆总数已接近三万座。各种类型专业性博物馆应运而生,参观博物馆已成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法国,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尔宫每年要接待300多万观众;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参观人数达到了800万;以奥赛火车站改建而成的奥赛博物馆则成为巴黎市民最为关注、议论也最激烈的三个话题之首(其余两个为恐怖主义和艾滋病)。该馆自1986年12月开放以来,观众络绎不绝,每天多达1.3万人。到今年初,已有25万人去光顾了这座博物馆,大大超过了埃菲尔铁塔和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参观人数。与之相比,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则要名列榜首了,据统计,该院的年参观人数竟达1000万之多。
令人遗憾的是,博物馆这一特殊的社会大学堂的作用,以及它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至今仍未被所有的人认识和承认。有的中小学教师头脑里竟然无“博物馆”这一概念,甚至连个别新闻记者也不知中国历史博物馆位于何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准的提高,可以相信,博物馆终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挥巨大作用的时代,各种寓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样化的陈列展览,将满足社会各阶层观众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