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童心·爱心·诗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4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童心·爱心·诗心
黄式宪
正如太阳的光环七彩炫目,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也是色彩斑斓、晶莹透亮的。
作为第一部在荧屏上揭开幼儿心灵的作品,它给予我深深感染的,是那至纯至真的儿童情趣、神韵和童心的美。
诚然,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录制的电视剧《太阳有七种颜色》(上、下集),它的艺术开拓价值,并不只是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过去很少有人问津的幼儿生活的新领域,更能激发人们审美兴味的,是它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散文式的艺术叙事,将童心、爱心、诗心交互融汇,使认识、教化和美的陶冶交相浸透,内蕴着一种“春雨润物”般的魅力。不但孩子们会看得津津有味,对于那些做父母的年轻家长或师长,我想同样可以从中获得某种思想的启迪。
我所理解的童心,指艺术家与孩子心灵的沟通,并在创作中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它与干巴巴的说教或奶腔奶调的借形布道是无缘的。特别是处于低幼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灵,显然具有双重的特性,即纯真性与可塑性。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这种从小处境优越的孩子,在4至6岁期间,照儿童心理学家的论证,正处在一种强烈的“自我中心”的心理阶段。他们更需要爱抚、理解和循循善诱的思想启蒙,从而帮助他们跨越这一心理障碍而成长。《太阳有七种颜色》中所着力刻画的小主人公壮壮,正典型地体现了这类幼儿的心理特征,并且是通过许多生动的细节和小插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的。
壮壮新入幼儿园,成了李老师所带的“中二班”上的“第35朵小红花”。他天真、顽皮,又有几分霸道,捅了不小的漏子,一向有耐心的李老师因此动火而罚他和刚刚在活动室“站椅子”。谁料想壮壮不服,要越窗逃跑回家,正当他爬越阳台栏杆的危急时刻,李老师砸碎玻璃门救下了壮壮。这里,造成了叙事推进中的跌宕,李老师开始反省并悟出一个道理:她还需要进一步理解这些孩子。
这部电视剧编导那真挚的爱心,则体现为一种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是深深浸润于这种娓娓道来的艺术叙事之中的。李老师破门救壮壮的场面,采用升格摄像——以慢动作造成“时间的特写”,在造型画面上,把她交织着焦灼、挚爱和几分自谴的复杂内心感情,升华到一种艺术美的境界。透过精致的画面,让人心里漾漾地仿佛感到一股热浪的冲击,并留下久久的回味和思索。
这部电视剧的艺术追求,还明显地表现在,通过对壮壮等幼儿心理特征及其环境氛围的独特把握,生发出一种新生活的诗情。令人难忘的一段戏是,孩子们横七竖八趴在平铺在地上的一幅长卷上作画,壮壮画的是绿色的太阳,李老师纠正他说:“太阳是红的,不是绿的。”而壮壮却真挚地回答老师说:“我喜欢绿太阳!”其他孩子跟着七嘴八舌地抢着补充说:“太阳有好多好多颜色,我就喜欢画好多种颜色的太阳。”李老师起初愕然,很快就理解了他们。李老师因此得到启示,带他们去郊游,在绿草地上对孩子们讲太阳公公有七个女儿的童话。这在艺术造型上很有特色。画面是逆光、低镜位拍摄,渐渐变虚,只有李老师甜美的说故事的声音仍在延续,由此透现出浓浓的发人遐思的诗情画意。
令人稍感遗憾的是,电视剧在进入孩子们排练童话舞剧《和大家在一起》之后,叙事显得匆忙,急于交待壮壮的转变,却缺少如上集中那样俯拾即是、妙语如珠的细节描绘。这就多少削弱了该剧在整体上对生活作审美开掘的深度和力度。看来,同其他艺术一样,离开艺术形象的教化式笔墨,在儿童电视剧创作中同样是不足取的,它与至纯至真的童心世界显然是难以相容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