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菜单”丰盛任客选——记青岛针织四厂调整产品结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5
第4版(经济)
专栏:

“菜单”丰盛任客选
——记青岛针织四厂调整产品结构
本报记者 李茜
在乍暖还寒的3月份,青岛针织四厂向国家女子篮球队员每人赠送了三套挺括美观、穿着舒适的针织运动服和西装,祝她们去华沙参加“波罗的海杯”邀请赛取得好成绩。
赠送仪式刚结束,记者马上访问了青岛针织四厂厂长邹和顺。他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厂逐鹿市场,工厂由衰落到兴旺,产品由滞销到供不应求,畅销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历程。
这个原来只能生产纯棉厚绒针织内衣的小厂,因品种少,色泽单调,竞争力差,1982年全年订货还不够一个月干。眼看工厂濒临关门,几位领导怀着难以言状的心情,讨论摆脱困境的对策。他们设计、试制出几种新产品,由领导和销售人员背着,分别到几个省的城市、乡村、山区、平原,富裕户和贫困户等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中征求意见,发现大家对产品的需求各不相同。譬如颜色,城里人喜爱淡雅,农村则喜欢鲜艳;又如款式,城里人喜爱紧身的,山区人喜欢宽松的。通过调查,工厂领导思想豁然开朗,断然提出,工厂要翻身,必须在调整产品结构上做文章;并立即到当地的先进企业和上海等地拜师学艺。他们按照不同消费者需要生产的几种新产品,投入市场就成了热门货。山穷水尽的工厂顿时变得柳暗花明!
厂领导没有陶醉于企业一时的兴旺,他们清醒地看到,国内针织企业飞速发展,产品竞争十分激烈;不能两眼只盯着国内市场,而应利用自己地处沿海、信息较灵的有利条件,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可是,生产出口服装比内销产品难度大得多,首先是款式必须新颖美观。他们知难而进,积极搜集国际市场的信息和外贸订货样品,国外画报、杂志和电影、电视中人们的穿着,都成了他们设计产品时的参考资料。为开阔设计人员的视野,还组织他们参观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各地服装展销会。厂内除了专业设计人员,还有业余设计队伍。畅销国内外的“光夫衫”,就是业余设计人员观看外国电视片时,从演员衣着上受到启示后设计出来的。
这个厂设计、生产出多种服装样品以后,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外贸部门送,任客商挑选。有时样品送几十,订货只一种。邹厂长说:“工厂向客户送样品,有如餐馆向顾客送菜单,客人喜爱什么点什么,点什么我们做什么。只有菜肴品种繁多,味道鲜美,才能招揽更多的顾客。”他们就是凭这种精神,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并站住了脚跟。现在,该厂产品已远销到美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伴随着市场观念的建立和深化,这个厂的领导意识到,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没有新设备、新技术,企业就没有出路。于是,他们用贷款、租赁的办法,引进了一批针织成套设备,开发了多种新产品。涤纶乔其纱衫裙、印花毛圈衫裙、涤纶圆领衫等,不仅十分畅销,而且经济效益甚好。到1986年,引进这批设备的贷款已全部还清。1986年,这个厂生产的针织服装共有109个品种,其中当年开发就有34种;产值比上年增长26%,利润比上年提高61%,出口创汇180万美元。今年前两个月,产值比去年同期提高33%,利润翻了两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