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关于经济改革战略选择的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6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关于经济改革战略选择的讨论
《经济研究》编辑部于3月9日召开座谈会,回顾和总结八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研究今后进一步改革的战略选择问题。与会者认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重要的转折关头,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抉择的重要战略问题,这些战略抉择将决定改革能否深入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改革的成败。因此,经济理论界应开展广泛讨论,在加深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经过八年改革后的今天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从更高的理论层次对改革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重要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
座谈会涉及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问题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权让利还是理顺经济关系?一些同志认为,过去八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权让利,放权让利的一系列措施在改革初期冲破旧体制的束缚,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方面确实起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单纯放权让利则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关键是利益和风险不挂钩,企业和个人吊高了胃口,竞相争取放权让利的优惠,却不肯承担必要的风险,以致刺激总需求不断膨胀,经济效益未能相应提高。在企业对市场信息、价格信号和市场机制反应迟钝的情况下,出现了放开与市场发育程度不相协调的现象。因此,今后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到理顺经济关系方面,建立和健全较为完善的商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一套能够高效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否则,改革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有的同志则认为,不宜笼统地把放权和让利同等看待,事实上当前许多应交给企业的权并未真正放下去,停止放权的作法不可轻取;而利益则应靠取得自主权的企业通过改善经营去努力获得,不能靠上面的“让”。还有同志认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作为利益主体,都有其各自追求的利益的最大目标,关键是要找到三者在相互制约中的均衡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价格等改革的单项突破,还是总体设计的同步配套改革?有的同志认为,经济改革的关键还是在不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理顺价格关系,前提是要造成供给略大于需求的相对宽松环境,保证经济稳定发展。有的同志则认为,迄今各种价格改革方案不过是“调放结合”、“先调后放”等方法,而价格调、放并不等于市场发育,市场不发育,价格机制就难以正常地起作用。实际上,各项改革形成了连环套,无论价格或其他改革,要单项突破都不大可能。最明显的连环套就是企业、市场和宏观调控体系三者之间形成的互为因果关系的复杂矛盾,要解开这一连环套,靠价格或任何其他单项改革都很难奏效。各项改革措施之间不相衔接和协调,必然产生无法克服的摩擦和漏洞。要使经济体制改革能顺利地向纵深发展,关键是确立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配套改革的思想,使各项改革措施前后有序、左右配合地得到贯彻,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从旧模式比较平稳地过渡到新模式。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长期目标是原始的商品经济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于中长期目标的选择问题,涉及到对市场开放程度的认识,取决于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互结合的均衡点的确定。一些同志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所需要的适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商品经济是现代商品经济,而不是一种原始的商品经济。有些同志提出,在目标选择上仅区分原始商品经济与现代商品经济是不够的,对现代商品经济还必须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其特殊性,国家应根据经济发展的目标对市场进行组织、调节和控制。有利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市场体系,既不能是早期资本主义那种以私有制为基础、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原始市场,也不能是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那种虽有一定国家调控色彩、但在本质上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并非计划经济的市场。也有同志对我国广大农村在商品经济发育过程中能否完全逾越原始商品经济表示怀疑。
四、经济体制改革中宏观经济政策应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推动高速增长,还是控制货币供应、创造一个没有严重通货膨胀的宽松环境?有的同志指出,依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代价太大,它使本来应转产、倒闭的企业得以维持,因而降低了社会效益。要使经济改革顺利进行,必须稳定货币,造成一个供给略大于需求的相对宽松的环境。也有同志认为,对于改革的环境要从转变运行机制和调整利益关系两方面来看,无论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都不利于调整这两方面的矛盾。因此,应该力争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把创造宽松经济环境的提法改为要求有一个稳定高效增长的环境。
五、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管理模式是采取行政性分权管理,还是采取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有部门分工和层次分工的调节?有的同志主张采取高度集权的政府和发达的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模式,认为行政性分权不可取,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挥政府集中权力在资本形成、对企业提供指导和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有的同志则认为,中国是个大国,行政性分权不可避免,问题是要区分命令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性分权还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性分权。也有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改革往往陷入放权与集权的循环往复之中,因此,战略选择极其重要,只有选择正确才能跳出循环往复。
六、经济体制改革所要选择的步伐是快速改革还是逐步过渡?对于当前双重体制对峙、新经济机制难于有效运行的状态应该采取什么改革方案?有的同志认为,继续保持目前的双重体制对峙状态对经济改革和发展都不利,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采取更加有力的果断措施,尽快造成没有通货膨胀的宽松经济环境,保证经过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同步配套的全面改革顺利出台,使国民经济较快转上新的运行轨道。但有些同志认为,宽松的经济环境和全面配套的总体设计都难于在短期内形成,双重体制对峙的局面不免将长期维持,只能采取措施缓解其矛盾和摩擦,逐步过渡到新的体制和形成新的运行机制。还有同志指出,快速改革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方案,逐步过渡又使得双重体制对峙的格局长期维持,造成经济机制带“病”运转,既然两者都不可取,应该采取措施主动地退回到改良集中型的体制,为以后的全面改革保留必要的经济实力。
会上还提出了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条件或各方面对改革的承受度问题,如何使体制转轨过程保持体制运行的稳定性,如何按照市场发育状况放开市场和价格问题,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环境关系问题,等等。 (金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