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水乡人情美——荆州花鼓《水乡情》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7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水乡人情美
——荆州花鼓《水乡情》观后
郭汉城 谭志湘
脍炙人口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洪湖水,浪打浪”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怀,一时成了群众中的流行曲。今天,来自湖北天门县的荆州花鼓戏《水乡情》象一股清风,带着莲荷的香气,吹进春日融融的北京城,一展80年代水乡风情,使观众再次领略欣赏到“洪湖水,浪打浪”的神采风韵。
新时期改革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也吹醒了沉沉的水乡。养鸭专业户易石?富起来了,而他的近邻张荷叶却因为天灾人祸,贫病交加,百结愁肠。由于贫富悬殊,再加上易石?、张荷叶一对“犟牛筋”脾气,搅得一池春水时而微波细浪,时而惊涛陡起。《水乡情》正是于风云变幻中展现出水乡的人情美。
贫困犹如恶魔缠住了心高性傲的张荷叶,女儿莲花为给久病住院的父亲增加营养,瞒着母亲和弟弟莲子去卖血;年幼懂事的莲子为给姐姐补身子,偷拿了易石?家两只鸡蛋,由此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通过波起波平,展现了水乡的民情民风。这一情节不但催人泪下,而且使矛盾陡起直转,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除深厚感人的姐弟之情、父女之情而外,更重要和更为动人心弦的是易石?一家的邻里之情。原来要捉“小偷”的石?叔,送来六只鸭蛋要给莲花补养,其女易桂仙手一甩,要送300元钱,其婿马大华棋高一筹,他要招聘莲花为技师,以300元为聘金。易石?、易桂花、马大华三人的不同精神境界,通过各自的行为表现出来,表现得又是那么熨贴自然,不露刀斧痕迹。再有,荷花婶虽不满意石?叔的财大气粗、趾高气扬、冷嘲热讽,但在关键时刻却帮助易石?一家人拦鸭,使养鸭专业户避免了一笔巨额经济损失;易石?不计前嫌,也不计较荷花婶的冷淡,不声不响地进城,替荷叶家结清医药费,帮助张荷叶度过了难关……《水乡情》正是通过这样的情节、细节和人物的行动,展现了水乡人情美,水乡也因之变得更富饶,更美好了。
生活美、水乡美,水乡一代新农民心灵更美。作为喜剧的《水乡情》,它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作者从生活出发,从人物性格出发,努力发现生活中富于喜剧色彩的因素和人物性格中的喜剧成份,塑造出具有喜剧色彩的人物来,并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发掘开拓,展现出新农民的襟怀气度。我们看到,在老一代农民易石?、张荷叶的身上,既有小农经济打上的狭隘自私的烙印,也看到了新时代精神对他们的冲击;在新一代年青农民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开拓进取精神,也看到需要克服的愚昧落后,和他们的拚搏奋斗。易石?那似是而非的满口新名词,那一段“易石?我发了财”的自说自唱,易桂仙身居“一把手”领导地位,而又因为文化水平太低、缺少知识而造成的尴尬处境,“棚长”马大华作为企业家,打着摆子,披着棉被请“诸葛”,以及和易桂仙产生矛盾时,他那非易桂仙不爱,又非请莲花为技师不可的执拗劲,都给人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剧中设置的喜剧性的人物关系,生发出人物生动、有趣的行动,使我们看到了新的家庭关系的萌生。这种新型家庭关系必将取代封建的宗法家长制。剧中从人情、乡情的变化,展现了一幅80年代的水乡风情画。
感谢《水乡情》,当我们笑着走出剧场后,它还留下了一些值得回味思考的东西。
(附图片)
马大华(中、郭子亚饰)、易桂仙(右、温小蓓饰)、刘莲花(彭云娥饰)满怀豪情憧憬水乡美景。 肖引章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