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音乐,生活的支柱——访英国前首相希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8
第6版(国际)
专栏:

音乐,生活的支柱
——访英国前首相希思
本报记者 陈特安 齐欣
春风。阳光。北京钓鱼台国宾馆15楼敞亮的客厅里颇是热闹。17日,应中国外交学会之邀在京访问的英国前首相希思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4月中旬,希思先生风尘仆仆,第九次踏上神州大地。继在上海献艺之后,又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指挥“为残疾人募捐义演音乐会”。这已成为近日来首都市民的一大话题。
“错误的选择”
希思先生怎样同音乐结下不解之缘的呢?据他自己介绍,还在孩提时代,他就表现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希思出身于工人家庭,虽经济拮据,但父母还是为他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他九岁开始学琴。15岁那年,他指挥学校的管弦乐队和唱诗班唱歌,并第一次萌发了是否要把音乐作为自己毕生从事的专业的想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思在部队服役,无暇他顾。但希思先生说,战争结束后,他就处于职业上的十字路口:当一个职业音乐家,还是当一个职业政治家?他告诉记者,“那时,我作了错误的选择,步入政界,从而又导致当了四年英国首相”。这自然是他谦逊之言,但却一语道出了他对音乐的酷爱。
“一生的支柱”
“当首相期间,音乐也一直是我的主要爱好,我经常妥善巧妙安排时间弹琴”,希思继续兴致勃勃地说。当年正当英国人欢庆加入欧洲共同体时,希思作为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功臣”并不出头露面,而是闭门谢客,拒绝记者采访,独自在家里弹琴。对音乐方面活动,他一般都不拒绝。
在他下野之后,音乐领域也是希思常常能够同朋友们一起愉快徘徊的园地。他说,他每年都要回家乡指挥乐队,他创建了欧洲共同体青年交响乐团,1975年,他还专门写了一本关于他个人音乐生涯的书,记述音乐给他带来的种种欢乐。正如他自己曾经记述的:“音乐是我一生的支柱。”
真诚的奉献
目前,希思先生虽已年逾古稀,但他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乐棒,而且正在用他音乐方面的造诣为残疾人而奔忙。当记者问及他此次访华目的时,他爽朗地说:这次来华,一是要定期来看看这个伟大的国家,到一些新的地区去访问;二是要见见中国老朋友;另一个特别的目的,就是要来指挥为残疾人募捐义演音乐会。
记者问及他与中央乐团合作排练是否会遇到诸如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希思脱口而说:“我与中央乐团在英国已合作过,这已是第二次合作,中央乐团已有长足的进展。至于语言,音乐本身就是我们都喜欢的共同语言。”
希思先生将在他所见到过的世界上最大的大会堂里指挥有8000观众的音乐会,他心情是不平静的。他对记者说:这将会使8000人从音乐中感觉到和谐和精神上的振奋,大家共同创造和欣赏音乐,这是对人们尤其是对残疾人的一种奉献。
(附图片)
4月17日,希思指挥中央乐团演奏。
本报记者 陈昭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