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苟妮敬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19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苟妮敬老
本报记者 冯媛
苟妮姓张,今年35岁。她长得小巧瓷实,拾掇得干净利索,一看就是个勤劳要强的人。
苟妮的丈夫,是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区一个偏僻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就为这,村干部合计,派她去干村里没人干的活——侍候敬老院的六个盲、聋、哑、瘸、傻的五保老人。
苟妮犯了难。去嘛,家咋办?劳力少,“他”又在村里工作,还有孩儿,八九亩责任田、几头牲口谁来管?不去嘛,想想入党宣誓时咋说哩,眼下倒让这点困难吓住了,枉自有十来年的党龄!
丈夫和苟妮商量,把儿子送到亲戚家上学,让苟妮一心一意照顾老人。“上任”第一天,苟妮就给六位老人逐个“卫生大扫除”。换下的衣服被褥因为常年没洗,根本看不见布丝。棉的大窟窿小眼眼露出黑套子,疙疙瘩瘩;单的被油泥渍成袼褙片,又硬又凉。虱子成团。有的老人患痔疮,裤子上脏东西刷不掉,洗不净。加上油泥、汗味、呛得苟妮直呕吐。这样一连洗了半个多月,累得她腰酸腿痛脖子硬,几天胳膊打不过弯。她昏倒了,呕出了黑血,医生说,是胃溃疡。待老人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松软的被褥,苟妮看他们喜笑颜开的样子,也跟喝了蜜似的。
别看苟妮只上了一年学,她给老人安排饭食,还蛮讲究营养。她注意观察每一个老人的饮食习惯,做饭前还征求各人的意见,这样,常常一餐要做几样饭菜。老人牙口不好,要让他们多吃蔬菜,苟妮就常常蒸菜包子,十来天还包顿饺子。今年年初整党时,找了个人替苟妮几天,回来时,老人说啥也不许她再走了,说别人的饭吃着没味,就想吃她蒸的菜包子。苟妮赶紧发面剁馅,蒸了一大锅。
86岁的尹老汉去年6月得了病,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苟妮给他请医生、熬药、喂吃喝、端屎倒尿……今年3月尹老汉去世,苟妮又按农村风俗给他做了寿衣、洗净身子办理了丧事。看着苟妮这样侍候尹老汉,其他几个老人泣不成声,直说遇上了好人。本村和邻村几位老人听说后都搬着铺盖要求入敬老院。
现在,集体给敬老院添置了洗衣机、电视,苟妮把敬老院拾掇得有树有花,还种上了七分地的蔬菜,养了一头大母猪,几只鸡鸭和西德长毛兔。既调剂了老人生活,又增加了敬老院收入。
知情的乡亲们说:“为了敬老院,苟妮连家都不要了!”苟妮顾不上家,责任田常常靠嫂子、七弟、弟媳和婆婆帮她侍弄;要是老人们的粮不够吃,钱不够花,苟妮还得从家里拿出去贴补。逢年过节,老人和苟妮家就合锅吃。“敬老院,已经成了我家一部分。”苟妮笑吟吟地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