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名演员·好党员——记河北梆子剧院一团团长裴艳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2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名演员·好党员
——记河北梆子剧院一团团长裴艳玲
吴永华
今年年初,曾荣获全国主演特等奖、省优秀表演艺术家称号的河北梆子剧院一团团长裴艳玲,又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党员。她觉得这是党组织和群众对她多年艺术生涯的肯定和褒奖,更加坚定了运用戏剧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离开社会主义是难以想象的”
裴艳玲幼年就跟父母一起搭班唱戏。那时,练功打旋子,不打到72次不罢休。那72次是第一次打1个,第二次打2个,第三次打3个,以此类推,共要打2628个。但裴艳玲艺术上有大的长进,还是在1960年进入河北省梆子剧院以后。当时,组织上帮助她得到了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等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指教。后来,党组织又帮裴艳玲进京,拜著名演员李少春为师,学会了《闹天宫》、《八大锤》等戏。
1960年5月1日,裴艳玲在天津演了《闹天宫》一戏。毛泽东主席看完戏,亲切地来到后台,将13岁的裴艳玲抱起来,问道:“还会唱吗?”裴艳玲说:“会。”接着她唱了《借东风》中的一段。两年后,裴艳玲在北戴河演出《宝莲灯》。毛主席看后,又把裴艳玲找去,称赞她演得好,并问还会什么戏。裴艳玲说:“《夜奔》。”“哪家的路子?”“京昆。”主席听了摇摇头说:“应该学北昆的路子,拜侯永奎先生为师。”侯老先生得知毛主席如此器重自己的艺术,不仅收裴艳玲为徒,还使出全身解数教她演戏。从此,裴艳玲的表演大有长进,她演《夜奔》能荣获文化部“主演特等奖”,就是从那时打下的基础。
1985年10月,裴艳玲等排练的《钟馗》在北京首次公演,轰动了京城。在香港参加第一届中国地方戏曲展后,也获得很高的评价。不少河北梆子爱好者说,如果说《宝莲灯》是河北梆子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的话,《钟馗》一剧可算是第二个高峰。每当谈起这些,裴艳玲都说:“河北梆子的这些成绩,离开社会主义制度,是难以想象的。”
“奖牌的一半是他们的”
1984年,裴艳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河北梆子剧院一团团长。裴艳玲认为,要带领一团人出人出戏走正路,必须首先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河北梆子一团人才济济,有著名青衣张慧云、著名小生田春鸟,还有一大批中青年骨干。过去人们常说戏班是“人多吃醋,人少拿堂”。但裴艳玲和主要演员之间始终很好地合作着。她常说:“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能离开集体。”
前年,在北京评选“梅花奖”期间,裴艳玲和张慧云都是候选人。可裴艳玲看到,由于名额限制,河北梆子要想两人得奖可能性不大。于是,作为中国剧协理事,裴艳玲找到剧协书记处说:“凭慧云的演唱艺术,比我强。她在我省有‘铁嗓子’之称。希望你们在表决时,如果我们两人挑一个,要投慧云一票。”张慧云知道这件事后,激动地说:“艳玲艺术比我强,肚量也比我宽。”
前年12月,裴艳玲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剧目就是侯永奎先生当年亲授的《夜奔》。这是个一人戏。在仅半小时的演出中,裴艳玲受到观众20多次鼓掌喝彩,但她没有忘乎所以。裴艳玲在代表获奖者发言时说:“当接过奖牌的时候,我们感谢党对文艺事业的关怀和重视,感谢党对艺术人才的爱护和关心,更加怀念为我们成才付出过心血的前辈艺术大师和表演艺术家,还要感谢那些一起朝夕共处、同台演出的无名英雄。没有大家的团结,就不会有今天的荣誉,应该说奖牌的一半是他们的。”
裴艳玲刚讲完,台下就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接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在给裴艳玲发奖时,连声夸奖她讲得对,讲得好!
“我和你们一样,是个普通人”
无论是在北京、香港的大剧场,还是在乡村的席棚、土台子,只要有观众,裴艳玲都一丝不苟,认真地演。
去年隆冬季节,裴艳玲在安平县农村演出时,正赶上七级大风。台下观众身着皮袄揣着手都嫌冷,可裴艳玲演出时只能穿灯芯裤。她看到观众都聚精会神看演出,比平时演得更卖劲了。见房东大娘一边看戏一边哭,知道是老人家心疼自己太冷,心里觉得热乎乎的。这时,当地的领导同志来到后台说:“我们代表观众要求你们停戏吧,冻坏演员,我们可不忍心哪。”裴艳玲代表全团人员感谢观众,可坚持演完了戏。
一次,一团在辛集市剧场演出《哪咤》。散戏后有百十名农民堵住剧场后台口,一定要见见“哪咤”什么样。演一场戏下来,已经够累了,可裴艳玲想:群众想见自己,是喜欢自己的表演艺术,不能凉了他们的心。裴艳玲妆没卸,就跑去和农民见面。她边卸妆边说:“我和你们一样,是个普通的人。”在场的农民见到裴艳玲非常高兴,说:“我们从40里外来看你演出,非看到真人,才算没白来!”
还有一次,邱县付家村几名老大爷看到裴艳玲穿着劳动布衣服正在干活,连声说:“真想不到,名角还干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