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寿光县尚家庄村移风易俗 劳动人民纪念堂发挥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25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寿光县尚家庄村移风易俗 劳动人民纪念堂发挥作用
本报讯 山东省寿光县北洛乡尚家庄村,自1978年以来,积极发挥劳动人民纪念堂的作用,全村死亡237人,火化率达到了100%,节省耕地35.6亩(其中包括建纪念堂之后取消的公墓占地25亩),节约丧事用款106600多元。
尚家庄村多年来一直处于人多地少的状况,特别是坟头的增多,使好端端的土地连年减少,到1967年,全村约计坟头占地近500亩。这个问题引起了全村干部群众的关注和忧虑。从1968年初春开始,党支部带领群众基本平掉了大小坟头。由于受世俗杂念的影响,时隔不久,原被平掉的坟头重新筑了起来,新的坟头又出现了,村里不得不划出整方好地作为公墓。几年光景,大片土地上又布满了坟头。党支部一班人眼看成片的上等地白白浪费十分可惜,便将公墓由村后搬到了村前的洼碱地。可在人多地少的村里,洼碱地同样大有作为。怎么办?1978年他们提出了“建立劳动人民纪念堂”的办法。党支部向群众算了两笔帐:一是土地帐。这个村按正常死亡率计算,每年正常死亡23人左右。如实行土葬筑坟头,一年占地1.1亩,而去掉坟头建纪念堂,总共占地不到1亩,堂内能存放骨灰盒1300个,存放期长达50年。这样,50年就能节省耕地50多亩;二是经济帐。如按旧俗搞土葬,一起丧事用款可达400元至500元,若实行火化,一般只花四五十元。约计,全村一年可节约丧款9200元,50年可节约46万多元。通过算帐对比,使广大群众明白了利害关系,认为党支部的这一做法看得长远,办得实在。
该村建起了劳动人民纪念堂以后,做到了“五不见”:一、不见坟头。二、不见披麻戴孝,而由村里统一制作黑纱和花圈。三、不见请客送礼。四、不见摆供祭灵。五、不见烧香烧纸。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村里统一规定,每年清明节,纪念堂开门一天,组织学生和群众利用祭扫纪念堂的形式,悼念革命烈士和有关村民的生前事迹,并观看骨灰盒、革命烈士谱和生前事迹记录室。 (孙景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