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25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
王心太 马俊民
1987年“三八”节前夕,全国妇联命名了一位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叫王华冰,今年69岁,1983年离休前任郑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我不相信,当今的青年人不热爱共产党,不拥护社会主义”
1983年王华冰离休后找到化工系八三级政治辅导员小胡说:“我给你当助手,咱们一块抓一抓八三级的工作,中吧?”
打着灯笼没处找的好事。小胡一听就乐了:“您给同学们讲一次党课吧。”
“中!”王华冰干干脆脆的领受了任务。
上党课的日子到了。拿着报纸,揣着杂志,带着专业书或小说的学生,三五成群走进了教室。按照“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惯例,台上主讲人书归正传之后,他们也要转移目标,开辟“第二课堂”,各看各的东西了。
“同学们,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交朋友就要先交心、交底,以便彼此互相了解。今天我就向大家交交我的底。”同学们从老师那里早就听说他们的这位副书记曾是和邓颖超同志有过十年单线联系的地下党员。一听这简短的开场白,立刻一个个竖起了耳朵。
王华冰从1936年因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讲到十年地下斗争,从解放后欢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入城讲到“文革”十年忍辱负重,“不自杀,不逃跑,不胡说”。
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同学们的心忽上忽下,一个个听出了神。忽然,王华冰话锋一转:“那时候苦吗?不能说不苦,找不到职业时就只好饿肚子。危险吗?十分危险!随时都有被捕或杀头的可能。‘文革’中委屈吗?委屈得很,那些‘最革命’的人根本不把你当人看待。但我不怕苦,不怕危险,不怕委屈。因为我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我有共产主义的信仰,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战斗!”
王华冰讲完了。静了好一会儿,回过味来的学生们才用力鼓起掌来。这一次,开辟“第二课堂”的小说、报纸统统都躺在书包里睡觉了。
在潜移默化地对同学们进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的同时,王华冰还有针对性地做个别同学的工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累累硕果,一份份入党申请书递向了党组织。后来,化工系37名学生党员中,八三级就占了18名,是全校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班级。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端正党风,最起作用的是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
1981年,郑州工学院原党委书记调走后,化工部领导根据部党组的意见找王华冰谈话,希望由她主持学院党委的工作。已到离休之年的王华冰当即态度坚决地表示:“不行!我年龄大了,该退下来了,不然要影响院里的工作。”她向领导保证“一定向组织推荐年轻、合格的人选,当好助手。”
化工部领导要她任顾问。王华冰说:“凡是对党的事业有益的事情,我尽力所及,该干我一定还要干,可是‘顾问’这个头衔我坚决不要。”
当我们和王华冰同志谈起端正党风问题时,她说:“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端正党风,最起作用的是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
1981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武旋声,郑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华冰夫妇,用他们多年来的生活节余,各向所在的党组织交纳党费一万元。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使王华冰激动不已,她夜不能寐,想起了做地下工作时,在重庆南开中学、渝南中学、军政部子弟学校播种革命之火的情景;她想起了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时,自己作为新解放区的女教师代表,向全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的幸福时刻。
她更想到了最近几年家乡来人的反映。
“现在农村办学的条件很差,还是三间草房几个泥台子”。
“找学校,不用问,哪里房破哪里进”……
“心有灵犀一点通”,王华冰和她的老伴武旋声一拍即合,把存款捐给家乡办学。
天亮了,老两口一阵忙碌,把几十年来的存款折全翻腾了出来,两人粗算了一下,加上利息,还有四万余元,每人捐给家乡二万,正好!
牛岗村集资办学委员会用王华冰和全村人的捐款,修建了一座崭新的教学楼。
消息传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来信了,他们一致赞同父母亲的做法。
 有人问:“你腰痛、腿疼,老武脑血栓后遗症,丢个钱改善改善生活条件不行吗?”
王华冰笑了:“图个啥?图个啥呢?只图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