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候补烟民”实堪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26
第1版(要闻)
专栏:每周论坛

“候补烟民”实堪忧
钟怀
近日读报,发现一个新词:“候补烟民”。这个词还没有确切的释义,大体上是指青少年吸烟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中的吸烟者。这个词虽然是新出现的,但“候补烟民”的存在已经有些时候了,数量不小,并且有继续增加的势头。
不妨举几个数字。据北京地区调查,普通中学内10%的学生吸烟,其中男性为19.7%,女性为4%。另据上海对一些中学调查,男生吸烟率达19%,其中高一男生达26%,职业学校学生的吸烟率更高。又据广州调查,去年吸烟人数比前年增加,尤以15岁至30岁的男性青少年为多,吸烟率上升了10%。
这些数字,实在令人不安。
吸烟的害处,可以说尽人皆知。青少年吸烟,害处更大。他们正处于成长期,嗜好吸烟,不仅对身体发育极为不利,而且会影响到学习和品德的培养。吸烟要花钱,钱从何来?因吸烟而染上偷窃等不良习气的,并不鲜见。上海一所工读学校,就有1/3的学生是从吸烟开始失足的!
现在世界上有一个趋势:越是发达的国家,限制吸烟的措施越多,烟民逐渐减少。而我国,吸烟人数却不断增多,而且开始吸烟的年龄也在提前。我国男性吸烟公民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在15至24岁即开始吸烟。许多人是从初中起学会吸烟的,有的在小学时就同香烟交上了朋友。所以,我国要降低吸烟率,从青少年抓起十分必要。
防止青少年吸烟,看来也要一靠教育,二靠法制。据报道,日本从小学起就进行不吸烟的教育,并且反复进行。他们还制定了《未成年者吸烟禁止法》。这些做法是很有远见的,值得借鉴。我们向青少年进行不吸烟教育,除了深入宣传吸烟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外,还应当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少年中的一些认识问题。例如,有些青少年把吸烟看作“成熟的标志”、“男子汉的风度”等等。什么是成熟的标志?一位作家对中学生说,它表现为正确地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地认识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关系,明确中学生所将肩负的时代责任。这就讲得很好。至于把吸烟同“男子汉的风度”扯在一起,更是一种误解。全中国有多少不乏风度的男子汉,是与香烟无缘的;我们的女同胞希望自己家中的男子汉是烟民的,怕也是极少数。
“候补烟民”的产生,有其土壤和环境。家长陶醉于吞云吐雾,孩子也不免跃跃欲试。有些中小学生吸的第一支烟,不是在父母的认可下,就是偷偷地从他们的烟盒中取出的。教师吸烟,特别是受同学尊敬的教师吸烟,会被学生模仿,他们对学生进行不吸烟教育的效果,自然要打折扣。还有一个“大气候”问题。社会上公共场所,到处有人吸烟;人际交往,首先递上一支烟;乃至电影电视中,“戏不够,烟来凑”,如此等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减少“候补烟民”,关系子孙后代的健康,年长的人们该怎样做呢?这是不能不认真加以考虑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