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生产力经济学原理》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26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生产力经济学原理》评介
朱洪涛 王乃康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熊映梧教授主编的《生产力经济学原理》一书,是我国学者在这个新学科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成果。
与目前同类著作相比,《原理》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框架和方法。作者根据以生产力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的特点,以揭示生产力运动的规律性为宗旨,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本书从研究构成生产力的各个因素入手,逐个地分析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能源系统、运输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同上述“硬件”相对应的“软件”系统;接着研究了各个生产力因素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过程,详细考查了生产力系统的特点;进而研究生产力自身运动的规律,以及生产力系统与社会系统、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亦即研究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因和外部条件;最后,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探讨了生产力的组织问题,即所谓“生产力的系统工程”,从而形成一个比较严密、完整的逻辑体系,把现实的生产力运动在理论上再现出来。作者研究生产力经济学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个别因素的分析上,而是把社会生产力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系统分析,来揭示生产力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同时,注意把对生产力的内部静态考察,即对生产力一般规律性的考察,同动态考察,即从运动的角度揭示生产力特殊性的考察结合起来;把对生产力的质态分析和数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应用数学方法来阐明经济运动中的数量规律。这些方法都有助于达到经济分析的目的,为探索生产力经济学理论的科学分析方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
生产力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同政治经济学一起研究生产方式的两个侧面,并构成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门年轻的学科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科学的范畴、概念和原理,以使生产力经济学有能力承担它作为其他经济学科理论基础的重任,《原理》一书为此作出了可贵努力。如作者对于生产力因素这一范畴,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社会生产力系统进行考察后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核心范畴的社会生产力的内涵应该是十分丰富的,不能简单地只用具体生产过程的“二因素”或“三因素”来概括。能源、运输和信息也应是生产力系统的重要因素。因为当今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能源、运输、信息已经成为独立的部门并成为现代化生产力系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门。此外,本书对生产力中“硬件”、“软件”的提法和分析,对从生产力因素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分析,对社会再生产模式,特别是关于结构型再生产的分析等,也都富有创见。
《原理》一书还注重实用性,密切联系国内外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进行分析和论述。如第五篇着重探讨了如何把生产力发展规律应用于合理组织生产问题。作者认为,经济增长的实质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并最终表现为构成国民收入的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增多和质量上的提高,片面地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并不等于经济增长,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的一致性是有条件的。因此,在选择经济增长模式或再生产模式时,要跳出仅仅注目“速度型”再生产模式的圈子,把经济运行导入“结构型”再生产模式,即通过改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为一门新学科著作,本书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不成熟性。随着人们对社会生产力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这门学科也将不断完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