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敞开对外开放的窗口——来自福建省的人大代表谈开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4-06
第2版(要闻)
专栏:

敞开对外开放的窗口
——来自福建省的人大代表谈开放
本报记者 王锦鹄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对外开放较早,现在已初步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开放格局:厦门经济特区、福州沿海开放城市、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经济开放区都在建设之中。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扩大对外开放很自然地成为福建省的全国人大代表的热门话题。许多代表在发言中,对继续办好福建的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充满信心和希望。他们认为,现在关键是要善于运用中央给予开放地区的特殊政策,把开放的窗口敞得更大,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全省经济建设更快地发展。
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对记者说,福建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给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16亿元,1985年达到236亿元,去年又增加到262亿元。事实说明,福建要发展、要繁荣,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改革、开放之路。今后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搞得更好、更有成效。而在对外开放方面,现在时机很好:一是中央明确对外开放是长期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政策不变;二是这几年福建集中力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投资环境,如修建机场、开辟航线、建设港口、扩建新建电站,铁路、通讯设备也有改善。但是,从福建所处的经济地理环境和建立外向型经济的任务来说,光有这些条件是远远不够的。他认为,今后除要继续搞好能源、交通、供水、通讯设施等方面的“硬环境”建设外,更要重视“软环境”建设,主要是教育和培训干部树立开放意识,开阔思路,在对外开放中改善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他强调,如果不在这方面尽力为外商创造适应的气候,开放的窗口就不能算真正敞开。
对此,来自厦门特区的陈润慈代表深有同感。陈润慈是厦门感光公司副总工程师。她说,我们现在的一些管理体制和管理干部的素质确实很不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例如多头出国考察、盲目引进、重复引进等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办外向型企业,产品要打出去,也要培养自己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福州市长洪永世代表是1984年到福州工作的,正是那年中央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福州并建立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洪永世不愧是福州市的当家人,谈起福州这几年的变化,如数家珍。开放三年,福州市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4.97%,财政收入每年平均增长30%。当记者问到福州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前景时,洪永世充满信心地说:“环境安定,政策稳定,对外商就具有吸引力,福州开放前景十分乐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