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观音的“摇身一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1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观音的“摇身一变”
李哲良
四川大足宝顶山的十大明王之首的马头明王,是一尊金刚怒目式的凶神,很难想象这是观音菩萨的另一化身。他原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个善神,名叫双马童,又叫马头观音。这名字就很特别,声音在别人是“听”,他却是“观”,意思是凡遇难者只要念他的名字,他就“观”其声音前往拯救,足见其法力是很大的。
当他远涉重洋,从印度来到中国时,开始还是男性形象,但到了唐代却摇身变为女性了。《释氏要览》说:“造像梵相,宋齐间皆唇厚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如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菩萨本无性别之分,男女均可,但大约慈母之爱、女性之美,颇能打动凡心,而且极富人性美、人情美,所以一向自诩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佛国也不能不打破清规,向世俗人间靠拢。特别是在以君主的家长式统治为中心的宗法性社会的中国,西方的各路神明要在中国立住脚,就必须人化、世俗化。如果一味的以威严和金刚怒目自居,根本不管自身所处的“环境气候”,那就很难拥有众多虔诚的信徒。救苦救难的观音,大约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为了在中国得到芸芸众生的承认,他首先是摇身一变,化男为女,甚至不惜以“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而出现在信徒们的面前,看去娇态十足,妩媚可人。
四川三台县的涪江对岸的小庙里,就有一尊“出格”的观音菩萨。她头戴花冠,身披缨络,细腰裸露,看去似笑非笑,翩翩欲舞,十分潇洒,当地人称之为“摩登观音”。
大足北山的数珠观音则又是另一种媚态,她双脚立于莲花之上,头向左侧,身向右转,形成反“S”形,双手自然地放于腹前。看去含情脉脉,妩媚动人,当地人呼之为“媚态观音”。
还有“翘脚观音”、“千手观音”等等,大多一扫金刚怒目之势,而变成低眉的菩萨。这当然是人们用自己的“审美尺度”来塑造的“神”,宫娥、美女即是塑造菩萨的模特儿。令人玩味再三的是,在众香客的眼里,不管是摩登观音也好,媚态观音也好,或似宫娥,或似美人,哪怕是妓女模样,只要是“神”,即一律顶礼膜拜,照烧香火。有时,唯其媚态或摩登,似乎更得香客们的信赖。我常纳闷,这是什么原因呢?民谚有云: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从审美角度看,怒目式的抒发给人的感受是激越强烈,具有一种撼人心弦的力量;低眉式的描绘则令人久久品味,如余音缭绕,不绝如缕。应当说两者都是美,“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宽严结合,松紧兼济,不失为治世之道。但比较而言,还是以低眉式的慈悲为妙。从审美心理看,低眉式的描绘,其所以具有特殊的功能,就在于它同观赏者偏于寻求含蓄隽永、赏析新奇和乐于接受的审美心态相一致。所以,低眉闭目寓不尽之意于“眼”外,摩登媚态寓法力于慈蔼之中,比一目了然、金刚怒目就更令人赏心玩味。所谓“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和“寓庄于谐”,大抵就是低眉式的精妙所在。或许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单位里同志间的批评以及写文章等等,低眉式的婉言恐怕比金刚怒目式的呵斥更易于让人接受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