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抚州农民靠劳动积累增后劲 去冬今春投工上千万 增加灌溉面积四万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2
第2版(经济)
专栏:

抚州农民靠劳动积累增后劲
去冬今春投工上千万 增加灌溉面积四万亩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李沁源、熊典达报道:江西省抚州地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把劳力投入作为增强农业后劲的主要措施。去冬今春,全区投工1105万个,完成1311万立方米土石方,增加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各4万亩左右。形成了一个靠劳动积累为农业增后劲的热潮。地区水利局的同志说,这是6年来冬修水利成绩最大的一年。
记者在临川县温泉乡了解到,这个乡有1/3劳力剩余,不少人秋收以后无所事事。去年秋天这个乡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全乡每个劳力平均投工30个,一座蓄水11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建成了,这个乡因此而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5000多亩。在崇仁县我们看到,12个开发红壤专业户从1985年开始,凭自己的双手垦荒1020亩,种植花生、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去年人均收入达781元,高于全县人均420元的水平。
抚州地区坡度在15度以下的可垦红壤220万亩,全部垦出来等于现有耕地面积的2/3,而且每亩的经济收入并不低于种水稻。全区还有亩产200公斤稻谷的低产田170万亩,农业的潜力大得很,开发性生产大有作为。目前,钱和物都比较困难,唯有人力资源是一大优势。而现在许多农民仍过着“半年辛苦半年闲”的生活。把这些劳力组织起来,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开发性生产,是目前增强农业后劲的主要措施。
搞开发性农业有不少政策值得完善。南城县委书记曹二俚说:应制定的劳动积累政策有三:第一,规定每个劳力每年用于劳动积累的最高限额;第二,对于“谁受益谁负担”作一些新的解释和规定:比如用推磨转圈的办法修水利,今年给你修,明年帮他修。没有修水利任务的地方,大家帮他干点别的;第三,在出工与出钱的问题上,可以灵活一些。现在有些人生产门路多,从事其他劳动收入高,愿意出钱抵工,然后由集体请人来做。这样做,那些副业门路少愿意多出工的农民,还可以增加一点劳务收入。
增加劳动积累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宜黄县多年来每年有2万多外地人在这里做事,县里为此每年要支出劳务费500万至800万元。去年以来,该县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力争自己能干的事一定要自己干,逐步改变冬天“晒太阳”的旧习气。这是强调增加劳力投入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