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川黔边界农民破关卡搞运销 合江经验证明,让利于民,农民富了,县财政收入也有增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3
第2版(经济)
专栏:

川黔边界农民破关卡搞运销
合江经验证明,让利于民,农民富了,县财政收入也有增加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周晓农、王念报道:在3000里川黔边区,近年来,农民冲破省界,运销自己的产品,加速了边区商品流通,增加了农民收入。可是,最近当我们在贵州的遵义、铜仁和四川的涪陵、重庆、泸州等地、市所属的边区县采访时不少县里的同志却认为,农民的运销活动冲击了产地县的财政收入和部门利益,因而不以为然。
据了解,这些县几乎都是需要财政补贴的穷县。农产品外流,减少了这些县的税收。因此,一些地方便采取封锁的办法。有的收取扶持费,有的拦截货物外运。
边区县的农民也很穷,一般年均收入只有200元左右,他们对利用地区价差运销自己的产品有极大的热情。尽管一些地方设置了关卡,但堵不住、卡不死。
封锁是不行的。出路何在呢?记者在四川合江县看到:这个县一方面扶持农民发展生猪和贵州赤水县所需的蔬菜等农产品,允许农民利用价差到赤水县出售,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商业、供销部门,积极参与贸易;同时还放手让个体户沿边境设立1000余个商业网点,充当黔北农产品与重庆工业品的“二传手”和两县商品交换的桥梁。去年边境购销总额达5600万元,占全县购销总额的21%,促进了本县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也有增加。
边区流通领域里的富民与富财政之争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记者就此与遵义地委书记梁明德和一些县的领导同志进行了探讨,大家觉得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归纳起来有两点:第一,农民越过省界进行农副土特产品运销活动是件大好事。它反映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边远山区的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增强了。尽管眼前对当地的财政收入有影响,但是运销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商品生产的大发展,也必将增强当地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从长远看,富民就是富财政。因此,要让利于民,允许农民哪里价高就往哪里走;第二,当前,要较好地做到各方有利,关键是国营商业、供销社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打破按行政区划形成的流通体制,按照商品的自然、经济流向,利用市场机制,谋生财之道。同时,要采取一些经济政策,协调地区间矛盾。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