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从经济发展全局认识财政赤字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3
第5版(理论)
专栏:

从经济发展全局认识财政赤字问题
王国民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某些影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如何认识财政赤字,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财政赤字?纵观1979年以来的情况,出现财政赤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国家财政承担的支出任务严重不相适应。最显著的是:国内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1979年为31.9%,1985年降为26.9%,1986年下降到25%。“六五”时期在全部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中,预算内收入占56.5%,预算外收入占43.5%,而在“五五”时期,预算内收入占71.5%,预算外收入只占28.5%。在预算收入相对减少的同时,预算支出却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已成为国家财政的两个沉重包袱。1985年财政承担的这两项补贴达500多亿元,1986年为564亿元,今年仍将是增长趋势。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人经费支出、公用经费、城镇职工住宅经费等属于“人吃马喂”的费用,近几年增长也相当快。
2、急于求成的思想有所发展,花钱的胃口越来越大。尽管近几年国家在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然面临着十分尖锐的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各方面要办的事很多,这就使财政支出盘子逐年扩大。特别是1985年,由于一些非正常因素的影响,该年财政收入大量增加,大家要求多办事、多花钱的劲头就更大,加上对这一问题的实质还未充分认识,导致该年的国内财政支出增长过猛,比上年增长18.9%。由于支出具有刚性(即只能上而不能下或易增难减),使1986—1987年的财政支出不但压不下来,反而继续增长,影响了这两年的财政收支平衡。
3、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某些不正常、不稳定的因素。近几年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经济增长速度起伏很大。这些不正常、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影响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如1985年新增的350多亿元收入中,就有近200亿元是属于由经济发展“过热”、多用外汇扩大进口等带来的一次性的临时收入。1986年没有这些特殊因素,收入上不去,支出又控制不住,财政收支矛盾自然就变得十分突出。
4、财政、财务管理不够严格,税收征收管理中“跑、冒、滴、漏”现象比较严重。
上述诸因素的综合影响,必然导致财政赤字,因此,孤立地来看财政收支平衡,就赤字论赤字,是难以进行全面分析的。只有把财政平衡问题放到国民经济全局来认识,才有可能把握问题的关键。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它的使用方向和弥补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西方国家信奉凯恩斯主义,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刺激日趋不足的有效需求,赤字的使用方向是十分明确的;而在我国,不论是事后出现赤字,还是事先安排一点赤字,都没有明确其使用方向。
明确财政赤字在使用方向上的区别,对于分析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社会总供求失衡是表现为需求不足,则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可能刺激需求增加,使之与社会供给相平衡。而在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情况下,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引起赤字,则要区分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所增加的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薄弱的供给环节(如我国能源交通供给长期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那么,从短期看,这时出现赤字确实加剧了社会总供求的不平衡,但从中、长期着眼,则有助于实现社会总供求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平衡;如果搞了赤字只是单纯增加需求总量,或本来就没有明确使用方向,只是在各方面压力和要求下增加了财政支出,这样产生的赤字,自然只能是加剧已有的供求矛盾。
弥补赤字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动用财政历年结余;(2)增加新税种或提高税率;(3)财政向银行借款;(4)财政向银行透支;(5)发行弥补赤字的专项国债。
第一种和第二种弥补赤字的方式受一定条件的限制。首先,以前年度财政要有结余。其次,如果结余主要分散在地方,一般是较难采取集中措施弥补赤字。而增加新税种或提高税率,也受国家税法的制约,不能轻易使用。
财政向银行借款,实际上是借用银行信贷资金弥补赤字。这要看具体的信贷状况。如果当年银行存款与贷款相抵,存大于贷,或其它信贷资金来源增长较多,这时向银行借款弥补赤字一般不会发生较大的问题,对经济影响也不大。但如果银行存贷相抵,本来就是贷大于存,这时再向银行借款,不论以后是否偿还,从当年来说,就是挤了银行,银行就只能靠扩大货币发行或减少其它信贷资金运用来支持财政。
采用财政透支的结果,从性质上说类似于在银行出现贷差时还向银行借款。当然也有区别:透支不用偿还。
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从社会资金平衡的总体和较长的时期(如5—10年)来看,无非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支付利息和有借有还的原则,动员购债者把眼前要花的钱放到以后年度去花。它只是暂时改变了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权,并不增加资金的供给。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发行国债弥补赤字比之其它办法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但不能把赤字国债列作预算收入,否则就会变成“寅吃卯粮”,为以后年度的财政平衡留下很大的隐患。
不同的弥补方式,使财政赤字对经济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在具体分析赤字影响时,必须从经济发展着眼,特别是要结合当时的信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目前面临的财政困难,是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在财政收支上的反映。对此,必须在全面认识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的基础上,积极研究相应的对策,以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