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南海的绿镶边——广东沿海防护林建设采访纪实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5
第2版(经济)
专栏:

南海的绿镶边
——广东沿海防护林建设采访纪实之三
本报记者 肖俊熙 新华社记者 杨春南
浩渺无垠的南海就在我们眼前,海浪一圈又一圈远远赶来,轻轻地拍打着沙岸。大海是多么温顺、安详。然而,旁边伤痕累累的防护林带,却让我们想象到大海暴怒时的情景。林带面海一边低矮,枝条断残,树叶稀疏,底部隆起一条高高的沙垄,树木全向大陆倾斜。不难看出,这条林带曾多少次抗御了肆虐的台风、海潮。这是我们在广东吴川县限口乡看到的情形。
去年17号台风加海潮袭击这里,5米多高的浪头竟从近10米宽的林带里,连根卷走了四五行粗大的树,风潮的威力该多么强大,但它进入陆地的力量却被滞缓了。限口乡的庄稼、房屋等等一切,安然无恙。水稻亩产550公斤,比上年增产10.7%。
海防林带的威力使人叹服。县里的同志告诉我们,全县54公里海岸线已筑起一道这样的“绿色长城”,年年都在同风浪、海潮搏斗,保护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汽车穿行在海边、山岗、丘陵、田野,我们随处都可看到片连片、岗接岗的木麻黄林、桉树林、松树林、混交林……不是星星点点,而是几百成千上万亩连片,很有气势。在芷寮乡北边村,我们参观了一片500多亩的木麻黄林,齐刷刷郁葱葱,很可爱,出人意料的是,这片林只有“两岁半”,是姚泽清等两个联合体1984年夏开始营造的。现在,树的平均株高已达5.1米。“十年树木”的传统说法在这里被改变了。原来,他们植树前,耕地、施肥、树苗用营养袋培育,种下后浇水、培土、精心管理。林业责任制、林权落实,更加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办法对头,现在吴川县,植树造林,爱林护林,已蔚成风气。到去年底,有海防林保护的沿海4万多亩沙地、沙丘已被覆在相思、桉树林荫之下;总长387公里的农田防护林网护卫着农田、村庄;“四旁”的862万多株各种树木,总是把人带入林荫……全县人工造林已达31.6万多亩,占宜林面积的98%,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1.2%上升到28%。带、网、片相连的林相把吴川县裹在绿色之中,构成一个初具规模、浑然一体的防护林体系。
防护林体系的建立,使过去吴川县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温度、湿度、风速、雨量等气象要素向有利方面变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甘蔗、水果等都成倍增长,也直接给农民带来财富。
在去吴阳镇的路上,我们巧遇一个热闹的木材市场,板材、椽材、梁材……一堆堆一摞摞摆满街旁。县里的同志告诉我们,全县木材蓄积量达60.6万立方米,1977年以来平均年生产木材4万立方米,木柴(不含枝叶)70万担,全县农民燃料自给有余。
林业已成为吴川一大经济支柱,为农业和集体福利事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从林业收入中投放到农业上的资金共达568万元,建小型抽水站131座、购置大中型拖拉机157台及其他设备;投放到电力、自来水工程以及建学校、医院等方面的资金1000多万元,用这笔钱,有742个村用上了电,27个村有了自来水,还建了143所学校。森林,真正成了吴川人民的“绿色银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