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戏曲程式的转换艺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5
第8版(副刊)
专栏:谈艺录

戏曲程式的转换艺术
戴平
俞振飞回忆有一次和梅兰芳同台演出《断桥》,白娘子看到许仙后,又恨又爱,叫了一声“冤家啊!”同时右手对许仙一指。这次俞振飞跪得靠梅先生近了一点,梅兰芳刚举手一指,就触到了“许仙”的额头,“许仙”没有防备,把上身往后一仰,梅先生连忙用双手来扶,但是一想:“你这个没良心的许仙,我搀你干嘛?”于是又立即生气地把他推开。这是一组即兴创造的新程式,生动细腻地表现了白娘子对许仙又恨又爱的矛盾心态,获得了满堂彩。尔后,昆曲唱《断桥》,都加进了这一指、一仰、一扶、一推的组合动作。梅兰芳曾不无感慨地说:“台上的玩意儿,真是不可思议。往往临时的灵机一动,信手拈来,倒能够十分合适的。”这说明,戏曲演员在掌握了严格的表演程式后,还是可以有相当大的自由的。
程式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程式是相对稳定的,却不是凝固死板的;程式是有规律的,但运用规律却又是自由的。程式与“理想的范本”并不是一回事。狄德罗所说的“理想的范本”是指某一出戏中的某一个角色的表演而言的;而戏曲的程式则是可以独立存在于具体角色之外的、具体概括和典型意义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它不是一面镜子,不应该天天照出来都是一个样子。
程式是美的,但程式决不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套子。因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既然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之一,就不是一张僵死的图表,而是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动着的产物。在传统的戏曲程式中,确有许多东西不能适应现代观众变化了的审美心理的需要。戏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改革那些不适用的旧程式,创造出与表现新的生活相和谐的新程式。
戏曲的程式也是一种符号,它的程式系统是一个符号系统。布鲁萨克在他研究中国戏曲的一本著作里写道:“演员的很大一部分程式是致力于创造符号。这些符号的主要作用是象征场面的组成部分。演员的程式化动作必须传达场面没有提供适当布景装置的那些情节。运用适当的程式动作,演员表演越过想象的障碍物,爬上想象的楼梯,跨过高高的门槛,打开屋门。所表演的这些流动符号向观众显示了想象的对象的性质。”用戏剧符号学来研究戏曲程式,可以为程式应当不断变化找到新的理论根据。
因为任何一个符号系统都象音乐的音符一样是流动的、不稳定的、可变的。它的奇妙的排列组合,会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戏曲程式的符号系统也不例外。著名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提出:“某种类型的思想在它发展和交流的某一阶段中,就会自然产生一种符号的转换。”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符号的转换活动。唯有符号转换,艺术才能发展。不是规则创造天才,相反,天才时刻都可能突破规则。中国戏曲史上的无数材料证实:唯有那些善于创造性地运用程式、敢于突破旧程式、创造新程式的艺术家,才能被严正的戏曲史所认可。生活的大河奔流向前,戏曲的程式也必须不断地发展和突破。一个新程式代替了旧程式,另一个更新的程式又在孕育之中。陈陈相因,抱残守缺,是不会有出息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