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重庆城市改革出现新势头 政府机关向企业下放职能 企业找市场解决生产问题 市场在政府的调控下搞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7
第2版(经济)
专栏:

重庆城市改革出现新势头
政府机关向企业下放职能
企业找市场解决生产问题
市场在政府的调控下搞活
新华社讯 记者杨继绳、申尊敬综述:重庆市机械局所属的红岩机器厂等厂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计划不用局里安排了,工资奖金不用局里把关了,对外经济联系也不用局里批准了,于是,机械局下指标、批物资、分资金、卖产品、派干部等职能也就不起作用了。现在,机械局和这些企业的关系只靠具有法律性质的合同联系着。针对这些企业出现的新情况,重庆市机械局对局机关目前行使的210项职能作了分解:可以逐步交给企业的有46项;可以逐步交给行业协会、各种学会的有22项。随着企业逐步搞活,这部分职能全部下放了,局里的管理机构也就简化了。同时,一些间接管理的职能如信息服务、法规管理等还需要强化。
这样,重庆市机械局没有贸然精简机构,而是从职能分解、政企分开入手,一些职能下放给企业了,有关机构就不能存在了。最近这个局已合并了三个处室。先撤香火后撤庙,看来这是一条稳妥可行的路子。
搞活企业和政府机构改革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搞活企业促进了政府机构改革,机构改革又减缓了对企业的行政约束。通过这种互相促进,逐步达到一个人们期待的模式:企业摆脱行政的桎梏,真正自主经营;政府摆脱了日常经济管理事务的拖累,实行有效的宏观控制。
重庆市在改革中还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些试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由于无法解决资金、材料等问题,找政府部门比过去更勤、更急了,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经营合同就完不成。这使重庆市主管部门明白了一个道理:下放职能、搞活企业,要有完善的市场为条件。政府不管了,企业找谁解决生产要素的问题?找市场。市场体系的发达程度决定企业的活力大小,也决定政府职能的下放程度。最近两年,重庆市在建立市场体系上下了不少功夫,各类市场已初具规模。实行经营承包制的厂长,没有钱,找资金市场,去年,靠资金市场融通资金达20亿元;要原料,找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新产品,找技术市场。
当然,对处于起步阶段的重庆市来说,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企业还不能从市场上获得全部生产要素,因而仍抑制着企业的活力,也制约了政府的职能下放。为此,重庆市政府始终把完善市场体系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重庆见到的各个层次的领导人正把搞活企业、完善市场、改革政府机构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他们认为,只有使这三者互相激发,共同发展,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目标——政府调控市场,市场诱导企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