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新时期农业劳模素质发生历史性变化 农业劳动模范在京座谈交流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7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时期农业劳模素质发生历史性变化
农业劳动模范在京座谈交流经验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邵永力、本报记者肖俊熙报道:在农村经济改革中,我国农业劳动模范的队伍和素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老劳模不再是仅仅能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农业生产行家里手,而且是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善于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大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和种植业、养殖业专家不断涌现,扩充了劳动模范的队伍。
在京出席劳模座谈会的28名代表,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这些劳动模范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所在的村庄原来大都比较贫困落后,是他们坚持改革,带领群众依靠集体力量,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改变了穷困面貌,成为我国农村首先致富的典型。他们所在的单位生产发展快,收入多,年工农业产值都在百万元、千万元或亿元以上,粮食亩产500公斤以上,平均每人收入1000元左右。他们的工农业产品行销国内外市场,有些被部、省评为优质产品。他们所在的村庄被人们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型”,成为周围农村向往的地方。在座谈会上,劳模们详细介绍了他们致富的经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情投身农村改革,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破除小农生产观念,树立市场、竞争、信息、效益观念,利用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坚持农业生产,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和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大再生产上;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知识水平。
劳模们认为,在经济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广阔前景。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到会讲了话。他说,你们现在靠改革致富,今后仍然要坚持改革才能创造新成绩,要用你们的力量推动联合。他要求劳模们要把本单位建设成有民主,讲法治,有好作风,好习惯,好传统的先进典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