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承包经营 一包就灵 “包”字给大连大中型企业带来活力 还需进一步配套改革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9
第2版(经济)
专栏:

承包经营 一包就灵
“包”字给大连大中型企业带来活力
还需进一步配套改革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本报讯 “‘包’字进工厂,工厂有了压力和动力,也就有了活力。”大连市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厂长这样概括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威力。
大连炼铁厂政策性亏损13年,国家财政补贴了1639万元。1983年,这个厂开始实行盈亏包干经营责任制:盈利归己,亏损不补,三年不变。这十二个字断了企业等、靠、要的后路,唤起了厂长强烈的使命感:2000职工要吃饭啊!压力之下,勇夫奋起,当时的厂长梁显栋带领职工挖掘内部潜力,当年扭亏为盈,三年盈利881万元。实行承包经营,企业负亏来真格的。大连市有两家工厂由于未完成承包的上交任务,只好用企业专用基金的结余来上缴包干利润。
实行经营承包,明确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快牛”得奖,“慢牛”挨罚,企业有了奔头。大连仪表厂1983年实现利润415万元,而留给企业的自我改造资金仅有21万元。从1984年起,这个厂实行了利润递增包干经营责任制,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三年实现利润翻了一番,上交利润年递增14%(承包前年递增10%),企业自留资金仍达967万元。这个厂扩建了4000平方米生产场地,建立了国内第一条自动化仪表测试基地,使生产能力增加1.4倍。
目前,大连市80多个市属大中型企业分别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承包经营。承包经营保证了国家拿大头。17户实行工资总额与利润上缴挂钩浮动的单位,去年实际上缴利润比核定基数增长18.1%,工资总额仅比核定基数增长15%。这17家企业的产值、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全市国营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承包取得了成效,然而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企业承包经营体制与某些政策不配套,与外部环境不协调。厂长们经常抱怨:企业的自主权有时还是好听不好用,厂长一方面担着承包的风险,一方面仍要服从行政指挥,责权利不统一;各个经济综合部门的改革探索在企业交叉进行,这些措施有时互相钳制,使企业左右为难。各方面的同志都希望能进一步理顺关系。 (杨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