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火中凤凰探灾记——民航直升机首飞漠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14
第1版(要闻)
专栏:

火中凤凰探灾记
——民航直升机首飞漠河
仍在继续燃烧的森林大火,给大兴安岭人民带来了灾难,然而,却使灾民更加体会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这关怀,这温暖,起始于率先冲破烟雾,飞抵漠河灾区的第一架直升机。
5月7日,完成了一天紧张工作的黑龙江省民航管理局“米八—842”直升机机长孔祥玉,在家里看完晚间电视新闻节目,电话铃突然响了,传来了大队长的命令:
“大兴安岭一带发生火灾,漠河县境内所有通讯联络中断,火情、灾情不明……”
老孔镇定地撂下电话,立即赶往机场,机组的其他三位同志也先后到达,紧张的飞行准备工作开始了。
5月8日晨,天色薄暝,直升机便急不可耐地载着省委副书记周文华等领导同志、医务人员及药品等直飞加格达奇。10时,直升机飞向烟火中的漠河。
还未发现火区,大风和气流已将飞机冲撞得摇摆不定,几欲失控。距离火区50公里处,只见前面一片火海,火焰熊熊,烟尘腾空。这时,能见度只有1公里,按规定要在5公里以上才能飞行,但不进去就无法了解火情灾情。“无论如何也得钻进去!”孔祥玉下达命令。
凭借长期飞行和灭火救灾的经验,老孔知道大火以内会比外围好些,他设法使直升机保持飞行高度,在烟淡火苗低的空隙绕飞。下午3时,终于发现了已被大火焚毁、难以识别的西林吉镇的几栋楼房框架。
一圈、二圈、三圈……直升机在县城上空盘旋,寻找不到适于降落的场地。最后,孔祥玉咬紧牙关,冒着直升机碰旗杆、撞篮球架、触烟囱的危险,安全地降落在一所中学的院内。
没等直升机停稳,几千灾民便围拢上来,灾民们欣喜若狂,热泪盈眶,问这问那:“党中央知道我们这里着火了吗?”“什么时候来救我们出火海呀?”
省委副书记周文华和机上下来的人员亲切地一一作答,医务人员也开始抢救伤员。一个几乎被饿昏了的灾民突然问孔祥玉:“你们带吃的来了吗?”一句话提醒了老孔,想起了飞来途中曾遇到的一架前来空投食品的“运五—8346”飞机,由于烟大找不到目标不得不准备返航。孔祥玉进入机舱,立刻用机上的无线电指挥系统呼叫:
“8346,我是842,你现在回来,听我指挥。”“8346明白。”
不一会儿,按着孔祥玉的指挥,满载食品的“运五—8346”飞机出现在漠河县西林吉镇上空,并将飞行高度下降到15米。随着三颗信号弹升空,一吨成箱的面包、饼干、罐头等食品准确无误地空投了下来。
傍晚,“米八—782”飞到了,首趟救灾特别列车也开来了,灾民们得救了,一场灭火救灾的序幕拉开了。 本报记者 魏亚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