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不需国家让利 不掏农民腰包 湖北化肥厂挖潜力发“内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14
第2版(经济)
专栏:

不需国家让利 不掏农民腰包
湖北化肥厂挖潜力发“内财”
据新华社武汉电 (记者徐士杰、张松青)湖北化肥厂在生产经营上把“不发外财不肥”变成“厂不发内财不富”,眼睛向内挖掘潜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既“肥”了国家,又使企业和农民都得到益处。
座落在江汉平原的这家化肥厂是70年代末引进设备建成的大型化肥企业,并由原设计“吃天然气”改成现在的“吃石油”。有的同志认为,“气改油”能达到设计生产水平就不简单了。近两年国家允许超产化肥议价出售后,一些人认为,企业再挖潜增收很难,要增收只要国家让点利,超产化肥涨点价,就什么都有了。
究竟进口设备有没有潜力可挖?是不是只有挤国家让利掏农民腰包工厂才能增收?这个化肥厂的领导班子带领职工边探讨边实践,得出结论是:挖掘潜力的关键在于消化、创新,工厂增收的广阔道路不在发国家、农民的“外财”,而在向内挖潜“发内财”。
为了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个厂在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节能制度的同时,认真在职工中进行为国家多做贡献光荣、为农民多提供优质平价化肥光荣的教育。他们在消化引进设备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施了包括新工艺、新技术等十多项节能技术措施。其中仅回收废气、改装电动循环水泵等三项革新,全厂每小时就可节约能耗上千万大卡。1986年这个厂工业产值增长70%,实现利税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