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西德经济重心南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14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德经济重心南移
顾俊礼
7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转移,1960年,南部的巴符州、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的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的38%,到了1982年便上升到42.7%;同一时期,经济发达地区北威州却由30%下降到27%。北部四个州的社会总产值连年下降,1982年只占全国的20%。1980至1985年全国平均失业率为2.6%,而北德几个州的失业率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数,汉堡、不来梅等传统工业区的失业率甚至平均达6.8%,但巴符州、巴伐利亚州、黑森州的失业率却一直比较低。
促成西德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北部传统工业日趋衰落。北德地区是钢铁、造船、煤炭等传统工业的聚集地。鲁尔区曾被誉为欧洲经济的引擎,但现在由于钢铁业和煤炭业不景气而逐渐衰落。易北河、威悉河河口地区一向是闻名的造船业中心,但近年来汉堡、不来梅的造船业因定货大量下降,趋于停工减产。以三大传统工业为主的北部重工业区正日趋衰落,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战后,美军占领南部地区,优先发展工业,西门子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大企业纷纷迁到南部,大大促进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演进。
南部实现了以现代新兴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补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南部地区曾出现一次“技术电气化”热潮。二次大战后,又很快实现了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宇航、军事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工业化运动。南德地区很快成了西德最大的新兴工业密集地区。据统计,现在巴伐利亚州50%以上的人员从事宇航、电子电气等新兴工业。而工业发达的北威州的计算机公司只占全国的1/10。另外,慕尼黑还集中了约50%的宇航工业。目前,以慕尼黑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密集地区正向西部伸延,与以巴符州首府斯图加特为中心形成的机器制造、电子工业密集地区连成一片,形成联邦德国的“硅谷”。
南德劳动力质量比北德的高。一般来说,北德的专业工人和合格劳动力比南德多,但南德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却比北方多。
南德地区获得了更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资金。联邦政府把开发新技术、新产业、促进工业研究和发展的经费较多地投到了南德地区。1983年,联邦研究技术部提供的开发费用,下萨克森州人均为140马克,而给巴伐利亚州的为294马克。
南德中小企业众多,对新技术反映敏锐。中小企业有掌握新技术快、创新快、生产经营灵活、适应多方面需求、大量吸收社会劳动力等优点。近年来,南部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慕尼黑—斯图加特—法兰克福新兴的南三角区的经济蓬勃发展。
南德地区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1982至1985年,南德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岗位增加较多,而且第三产业的劳动岗位增加得特别多。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密集地区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发展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这种过渡的重要途径。
南德旅游业发达。巴符州和巴伐利亚州的生活水平较高,文化生活丰富,加上阿尔卑斯山风景优美,距离传统旅游胜地意大利、地中海较近,使慕尼黑—斯图加特地区成为西德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经济重心的转移和北德地区的相对“萧条”,已引起联邦政府和北部各州政府的关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北德各州正在学习南德经验,制订“高技术战略”,鼓励开发新兴产业,开办高等技术院校,调整经济结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