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各显神通的国际旅游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16
第7版(国际)
专栏:

各显神通的国际旅游业
江建国
在8小时内漫游世界,这只能被视作可望不可及的幻想。但是,如果你参观在柏林(西)举行的国际旅游博览会,这个幻想就可部分地得到实现。
风花雪月,固然是吸引众多旅游者的资本:荷兰一望无际的郁金香,瑞士阿尔卑斯山上的皑皑白雪,太平洋岛国上迎风摇曳的椰子林,地中海上灿烂的阳光,都使人兴致勃勃。其实,大漠荒野,“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色也同样会激起异国游客的探奇之心。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就是用沙漠、骆驼、帐篷作为旅游主题的。至于用祖先留下的古代文化去触动游客的“思古之幽情”,那就更是普遍的了:埃及的金字塔,约旦的石头城,罗马的斗兽场……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把一切风光囊括无余,因此,各国正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博览会给人的一个深刻印象是,“旅游即游山玩水”的概念已经过时。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日益重视用本国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作为旅游主题。危地马拉的展台上有一个印第安妇女用古老的手工方法织布,巴基斯坦姑娘飞针走线埋头绣制装饰品,都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海湾国家阿布扎比的展台就是一个日常家庭的实景:几个西方“演员”扮演的游客与长袍裹身的阿拉伯人一起席地而坐,边烹茶、边欣赏艺人演奏充满阿拉伯情调的音乐。旅游博览会又好似民族博览会,各国参展人员穿着各色民族服装。这些在现代社会中看似很“土”的东西,在国际旅游业中正越来越“时髦”。即使一些历史相对短的国家,也竭力发掘本国历史文化作为旅游主题。比如西德,开发了一个乘上世纪邮递马车旅行的项目,还用慢吞吞的飞艇载着游客在天上遨游,让旅客返回百多年前,如同温习航空、交通发展史。当今世界,旅游事业已日益成为求知、交友、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旅游推动有关部门发展的动力是巨大的。据马德里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去年全世界有3.15亿人出国旅游,年营业额达1150亿美元。近20年来,旅游业发展特别迅速,1966年参加首届柏林(西)旅游博览会的不过5个国家,今年已达142个国家和地区。旅游推动饭店、旅馆业发展自不待说,它对教育、新闻出版、服装、工艺品等部门,对邮政、交通、银行、保险业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一位出版社的总编辑告诉我,他的出版社专门出版旅游资料,每年出276种,印数300万,每14个月更新一次。旅游教育、旅游科研在发达国家日益受到重视。以西德为例,从7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建立了4所旅游高等学校,培养专业管理人员,所学科目从数学、经济学直到数据处理,计算机操作,学制4年。可见旅游业是大有学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