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丁香花的怀念——悼伏契克夫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17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丁香花的怀念
  ——悼伏契克夫人
朱子奇
每年初春,我小院里这棵白丁香,总是绿得最早。月季和小苹果树刚发芽,它就已长出一串串象绿宝石项链一样的花蕾了。
一看见丁香,我就会想起布拉格,想起那个美丽而芬芳的丁香世界里的许多朋友来。50年代初,我在那里度过的友好欢乐的年月,使我终生难忘。
古丝妲·伏契科娃,就是我们多年来常常怀念的一位尊敬的老朋友。她是举世闻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绞刑架下的报告》作者伏契克的夫人和战友,是中国人民熟悉的一位诚挚友人。她本人也是一名反法西斯女英雄,是保卫世界和平的战士、国际妇女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同时,又是一位文笔流利的散文家。
她和伏契克,都是20年代的老共产党员,生前均曾任捷共中央委员,又一起从事反对纳粹分子的地下活动,并共同被捕入狱,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被称赞为
“现代国际进步斗争史上一对难得的英雄夫妇”!
我爱人陆璀,1947年以来,多次去布拉格,都与她有接触。1951年她访华时,特地带来一套精美的茶具送给陆璀。我们把这珍贵的礼物保存了30多年。
我认识伏契克夫人,是1951年国庆节前夕在北京。我负责接待她,荣幸地陪她去见周总理。总理鼓励她把伏契克和他们夫妇的动人事迹写成书,以教育后代。
伏契克夫人回国后,写了散文《一次难忘的会见》,说周总理平易、亲切,了解人、关心人,对捷克斯洛伐克非常熟悉,真不愧为是一位伟大人物。
一个多月后,我去布拉格世界和平理事会工作;1953年3月,周总理也到了布拉格,是和郭沫若同志率我国党政代表团去参加哥特瓦尔德同志葬礼的;伏契克夫人撰写的《回忆伏契克》一书,几年后也问世了。只可惜,周总理看不到了,否则,他会多么高兴!
伏契克在狱中写成的光辉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被誉为“世界狱中文学的典范”。这部史诗般的著作,从1945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80多种文字,发行了近亿万册。在我国已再版法俄捷三国文字的译本十多次,印数超过了100万册。
这部书能问世,要深深感谢伏契克夫人的艰辛努力。德国法西斯垮台后,她从集中营死里逃生回到祖国,到处找自己的亲人,得知确切消息:丈夫在就义前,在狱中写了遗作,是一名捷克斯洛伐克看守把纸和铅笔偷偷带给伏契克,然后又把写满字迹的纸条,一张张秘密带出监狱的。她在《报告》初版“前言”中写道:
“我费尽全力,终于找到了看守科林斯基。我把伏契克写的稿子一点点收拢起来。这些编了页码的原件,分别保存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手中。我把它们整理出来,呈献给读者。”
1952年春,我们在她家作客时,曾看过当年她精心整理的数百张大小不同的伏契克亲笔写的部分原件,字迹清晰工整,还分门别类,使我们很惊讶,也极为感动。
女主人的玻璃柜前,放着一个插着白丁香的中国清代古瓶。她说,伏契克最喜欢古物和丁香花。古瓶一边是一尊伏契克的艺术雕像,另一边是她访问南京雨花台时,含着泪挖来的一把浸着无数中国烈士鲜血的泥土。她把对伏契克的爱和对中国革命先烈的爱并列在一起,作为她永恒的纪念。她访华回国后,向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介绍中国,作报告、广播、座谈有几百次之多,还写了大量文章。她说,她讲方志敏、瞿秋白英勇就义的献身精神,孩子们非常喜欢听。她那所在著名风景区列德茨卡街的公寓,成了布拉格的“捷中友好之家”了。不少从中国来的同志和留学生,都要来这里看望她。她收到从中国寄来的信有一大抽屉,有志愿军战士的,有农村、工厂的青年写来的,有作家艺术家的,也有不识字的老妈妈托人写的,还有我国青年艺术剧院寄来的在北京公演《尤·伏契克》的话剧剧照等等。当然,也有世界各地寄来数不尽的信件、诗文和纪念礼物。
伏契克夫人家门口,有一大排白色、紫色丁香树。树下一片绿草地,鸽群和孩子们一起,欢乐地自由呼喊,奔跑。她和我们多次在丁香树丛中,散步,谈心,话别。她说,法西斯匪徒知道伏契克最爱丁香,在他们的酷刑、收买全失败后,就妄图用对丁香的迷恋来动摇战士的心。他们要她陪伏契克坐车“游览”伏尔塔瓦河畔的丁香林园,均遭拒绝,得到同样的回答:我们可爱的首都布拉格的丁香林,是美的、迷人的,但如果它们不受蹂躏,会更美、更迷人!
1951年,布拉格举行授予伏契克“特别荣誉和平奖”的隆重仪式。这是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最高奖,伏契克是唯一得奖者。会上念了居里主席及国际评委会成员法捷耶夫、爱伦堡、茅盾、肖三、亚马多、希克梅特、毕加索、罗伯逊、维尔高尔和安娜·西格斯等世界著名作家艺术家的颂词。在晚会上,我念了自己献给伏契克的《布拉格组诗》中的一首。
在布拉格期间,我们常与她相见。有什么事也找她。她总是热心帮助,甚至找住宅,也关心要选择有丁香树的地方。果然,我们中国同志的住房就在利德尼山麓著名的娜纳多尔采“丁香林园”风景区。
多年没有见伏契科娃了。去春,特请来访的捷克斯洛伐克同志捎去一首小诗《白丁香吟》赠她。去年11月,我们去索非亚开国际作家会议,捷克斯洛伐克记者来采访,我顺便请他转达我对伏契科娃的祝愿。想不到,第二天就发来一条她回谢我的快讯,同样表示希望有机会再见面。我们正热切期待这天的到来。不料,噩耗传来,尊敬的伏契克夫人去世了,终年83岁。我们深感失去一位伟大朋友的悲痛。当此北京春晨,久久凝视丁香,心已飞向远方——那迷人的布拉格丁香林园和花丛中的故人。请允许我将《白丁香吟》的最后几句,作为我对永远怀念的伏契科娃同志的献诗和遥祭吧:
啊,三十二载!年代缭乱又多采。
历史老去了吗?情谊如青春常在。
让我们同去迎接那新的霞光,
愿丁香花为有心人遍地盛开!
1987年4月25日(附图片)
一九五六年,中国留捷学生会请伏契克夫人作报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