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走私文物盗掘古墓猖獗 严惩犯罪分子刻不容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21
第1版(要闻)
专栏:

走私文物盗掘古墓猖獗
严惩犯罪分子刻不容缓
本报讯 记者余章瑞报道:国家文物局负责人5月21日透露,当前走私文物、盗掘古墓的情况严重,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文物比较集中的省、区和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文物走私活动日益猖獗。广东省查获的案件和收缴的走私文物逐年增多,1986年与1983年相比增长一倍多。今年头3个月内,仅公安部门在10省、市内查获的文物与去年同期相比,就增加115.5%。近年来,大批珍贵文物流失国外,走私文物充斥港澳文物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文物走私活动日趋集团化,走私手段也在不断更新。1986年查获的走私文物在100件以上的大案,几乎全部由港澳奸商、走私犯指使操纵。走私出境的珍贵文物中包括青海、甘肃的大量彩陶,成套的战国时期文物和秦代文物,以及古化石等等。去年广州侦破的一起特大文物走私案,查获待运出境的文物达344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级品也不少。海内外爱国人士对文物走私犯罪活动十分愤慨,一再呼吁“救救祖国文物”。
文物走私活动刺激了盗墓之风愈演愈烈。一些古墓葬、古遗址较多的地区,每年都有数千座古墓葬、古遗址遭到掘毁。今年1、2月份,河南就发案20多起,有100多座古墓被毁。埋葬地下几千年的文物毁于一旦,盗掘现场百孔千疮,文物碎片满地堆积。许多大盗墓案都是在有组织、有预谋、有对策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给破案工作增加困难。
文物走私还直接诱发了一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险,盗窃馆藏珍贵文物。国家文物收藏单位文物被盗案件不断发生。据统计,1986年与1983年相比,全国盗窃文物案增加36%。其中河南、陕西等地最为严重。1986年11月12日至12月3日,陕西省博物馆和韩城市博物馆接连四次在大白天被盗走文物22件。被盗文物中有不少是稀世之宝。
目前打击走私、盗掘文物活动中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文物保护法》的宣传普及不够深入,一些地方的领导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视不够,甚至存在糊涂观念,认为“东西埋在地下也没什么用,群众挖出来变几个钱有什么不好”。对大规模的盗墓活动采取姑息、容忍甚至纵容的态度。在打击文物走私、盗掘古墓等违法犯罪活动中,也存在量刑偏宽、重罪轻判甚至以罚代刑等问题,致使一些犯罪分子无所顾忌,累犯、重犯。
目前打击走私盗掘文物活动的工作,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