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写在“骄子”诞生时——齐鲁乙烯工程建设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26
第2版(经济)
专栏:

写在“骄子”诞生时
——齐鲁乙烯工程建设掠影
新华社记者 宋熙文 本报记者 贾建舟
一座初具规模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装置——我国石化工业的“骄子”——山东齐鲁公司30万吨乙烯工程,在齐国故都临淄800多公顷的土地上矗立起来了!
放眼望去,各种大大小小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巨龙般的庞然大物,犹如时代的丰碑展现了“石油化工城”蔚为壮观的风姿。然而,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铸造时代丰碑的人们。
又一座石油化工城
乙烯,这种与人类现代文明息息相关的化工基本原料,同钢铁、石油一起,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1982年,全世界乙烯总产量约为5626万吨,其中美国1893万吨,日本615万吨,而我国包括进口的也仅有68万吨。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决定耗资46.5亿元,兴建齐鲁乙烯工程。
就在齐鲁乙烯工程破土的第10天,也就是1984年4月10日,赵紫阳总理来到了工地。他在视察时指出:“这里是个石油化工城啊!这是国家的重点项目,你们一定要把它建设好,要比国外同类企业建设速度还要快,要早日发挥效益。”
是呀,齐鲁乙烯工程到1989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5亿元,年利税8.8亿元。若提前建成一天,可为国家增加产值783万元、利税275万元,若工期拖后一年,光偿付重复利息就达420万元。建设者们从这笔惊人的数字中深深懂得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内含。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激励着各路建设大军开足马力冲向既定的奋斗目标。
为了巨龙早日腾飞
乙烯工程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为了让这条巨龙早日腾飞,当地14000名农民毅然决然舍弃了18000亩心爱的故土。整个工程建成后日需水量高达27万立方米,这将引起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而迫使数以千计的机井报废。针对这种情况,当地群众主动关闭掉11个村庄的农用机井,设法引水补源,省出水来供应给乙烯工程。
数万名建设者的理想之火,在沸腾的工地上熊熊燃烧。甲醇车间青年技术员李君,为确保甲醇装置按时开车,没黑没白地泡在工地上。夜里,妻子左等右等还不见他回来,就拖着6个月的“身子”扛起自行车往四层楼上登。一不小心,发生了意外!孩子流产了,李君手足无措地赶到了病房。妻子对他既没有责备更没有埋怨,反而催促他说:“回工地去吧!这下我可以自己照料自己了。”
合同工庄延坤的故事也颇有趣味儿。一天,他收到家乡伙伴们一封来信,说老家组织起建筑队,聘请他回去当技术员,每年至少能赚个几千元。晚上他躺在床上想呀想呀,心里真有点活动了。可第二天到工地一看那火热的场面,又舍不得走了。“人总不能光为钱活着,能为乙烯工程出把力多有意义。”他把心一横:不回去当那个万元户了。
在戊烷油加氢精制装置就要试车的节骨眼上,突然发现两台原料泵压头不合格,需要更换。经联系,兰州有货,必须在五天之内运回。兰州至辛店,有3000多公里啊!谁知,只3天时间货就运回来了。当昼夜兼程的汽车开到施工现场时,司机嗓子嘶哑,说不出话来了,两腿肿胀,动弹不得。人们把他从车里搀扶出来,紧紧地握住了这位司机的手。他是谁呢?人们只知道他姓华,甘肃省第一汽车运输公司的一名年轻人。
“中国没有西伯利亚”
齐鲁乙烯工程的主要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就总体而言,它的工艺技术是先进的。但是在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孙崇善的眼里,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朵花。就拿开工锅炉用什么水试压来说吧。如果照抄照搬国外现成的设计,用价格昂贵的二级脱氧精制水,一次试压就得四五百吨,光运输也是一大难题。能不能改变一下呢?在孙崇善的脑海里闪现出一道亮光:用化学方法将普通水中的钙镁离子除掉,形成半软化水,避免水在锅炉内壁结垢。当他把这一方案拿出来后,外国专家们直摇头。他在两台开工锅炉用这种办法一试,果然很灵。这样,为解决超高压锅炉试压用水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
齐鲁乙烯工地还流传着“中国没有西伯利亚”的佳话。低压聚乙烯装置的两台反应器,每台高20米、头部直径近6米,总重1360吨。要把这两台头重脚轻的大家伙吊装距地面20多米的钢铁框架上,可不是件容易事。
英国泰勒公司总代表麦克温先生提出用两台125吨吊车起吊、再用50吨吊车提尾的安装方案。负责指挥安装的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第五建筑公司第一工程处主任王宗武想,这在英国也许是万全之策,可在这里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况且费用也太高。老王想出了一个不土不洋的方案:立起两台60米高的钢结构抱杆,用滑轮组来起吊反应器。麦克温先生倒吸了一口冷气。他说苏联在一次吊装这种反应器时由于方法不当,指挥失误,反应器坠地摔成碎片,吊装的指挥者也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王宗武告诉翻译说:“请麦克温先生放心,中国没有西伯利亚。”老王指挥大伙照自己设计的办法连干两天,两台庞大的反应器竟稳稳当当地安全就位了。麦克温先生竖起大拇指惊叹道:“奇迹,奇迹!中国工人实在了不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