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艺术节奏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26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艺术节奏的变化
徐德仁
按照莱辛的划分,艺术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一切“时间艺术”都有一个节奏问题。电影艺术家金山曾认为节奏是“艺术中一种最高的表现形式”。形式首先是由内容决定的。而今天,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这个过去从未有过的新“内容”,就决定了今天的艺术在这个“最高的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新的变化。
首先是节奏的快速,这在生活中已隐约可以感到了。首先感应了这种“加速”的,是大众的娱乐文化。今天广大群众的生活,当然不能仍停留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那种春去冬来、四时延续的从容不迫的节奏上。文艺作品也是如此。以电影来说,开场不必是远山苍茫,炊烟袅袅;人物登场不必是徐步上楼,叩门寒暄如仪。流畅、豁达、以简驭繁,才是今天的大多数电影观众甘愿与之共振的节奏。
快中也有慢。影片《城南旧事》是在舒徐的节奏中透出诗的韵致,这似乎又表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活动也是忌单调而求丰富的。这种审美需求的张与弛,则大概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变奏”吧。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时间是可以因空间运行速度的变化而伸缩的。现代艺术也有类似的特性:这就是时空的被“放大”。譬如象欣赏足球赛场上精彩的倒勾射门,我们不能满足于那一霎间,而是要把这段时空“放大”——出现慢镜头,尽情领略、观赏、陶醉!现代艺术的这种时空放大,当然比体育电视节目中的慢镜头要深刻、复杂得多,这就是它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人物的潜意识、下意识、时空交错等。这种节奏的变化不只是按传统的顺时针单向展开,它可以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里,在不同的方向和层次上自由跳跃。
奈斯比特在《大趋势》里说:农业社会里,农民根据以往的耕作经验,在时间上习惯向“过去”看;工业社会的出货、完工,时间的倾向性侧重“现在”;到了信息时代,人们必须学会预测未来,时间的倾向性是“将来”。——那么与社会存在密切相关的艺术活动,也必然会把这种面向“将来”的趋势在艺术的内容、结构甚至节奏上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我以为这可以视为节奏的开放。以往的艺术创作,随了内容与结构而呈现的“最高的表现形式——节奏有序幕、进行、高潮而结尾,表现为封闭式的;与传统的艺术创作先有一个框定的“起承转合”的总结构不一样,今天的艺术创作倘以平面几何中一根线做比方,那么它已不再是传统的封闭“线段”,而是一根只有起点,却不知其终点、不详其具体走向的“射线”。它喻示了现代人对神秘的未来的忧虑与憧憬,用个时髦的词儿:表现出一种“未来意识”吧。(附图片)
马塞尔指挥匹兹堡乐团演出。 肖引章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