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莫把考核变枷锁——上海经济区纺织业“双增双节”采访札记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27
第2版(经济)
专栏:

莫把考核变枷锁
——上海经济区纺织业“双增双节”采访札记之五
新华社记者 吴复民 徐机玲 纪静如
顾名思义,考核企业是为了促进企业。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现行的“环比”考核法已成为束缚企业手脚的沉重枷锁。与原意相悖,考核的结果不是促进,而是促退,使企业不思进取,甘居落后。
以生产章华花呢驰誉中外的上海章华毛纺织公司,去年2月份放了一颗质量“卫星”:精纺花呢的一等品率高达99.05%,比行业要求达到的指标整整高出8.05%。不料,这件值得庆贺的好事,却给企业带来了灾祸。今年2月份,由于原料变化,这个公司的精纺花呢一等品率为96.2%,仍然是行业先进水平,但是按“环比”考核法,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5%。这个负号还殃及全局,连累整个上海纺织行业“质量稳定提高率下降”。江苏省无锡协新毛纺织厂是年产各类精纺毛织物300多万米的出口专厂,1985年的入库一等品率高达96.44%。去年,这个厂费尽辛苦,开发出了技术难度很大的70支单面华达呢新产品。产品一问世便畅销欧美市场。工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把高难度的75支单面华达呢的年产量提高到120万米,但呢绒入库一等品率因此下降了0.96%,也出现了负号。与此同时,苏北一些技术水平较差的毛纺织厂,原来的入库一等品率只有70%,刚刚上升了一点点,却受到表扬。这种考核法,掩盖了企业实际的水平,保护了落后,鞭挞了先进。“小弟弟”哭笑不得,“大哥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上上下下由此引出教训:各项工作切不要冒尖,免得给自己套上紧箍咒。
“环比”考核法还严重扭曲企业行为,造成了普遍性的弄虚作假。上海一家管理有方、蒸蒸日上的印染企业,去年的出口创汇、利税、产量、质量各项指标都大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厂长悄悄地告诉记者,他们去年留下了50万利润、40万米产量和一批正品棉布在今年上报,以免“一年太先进,三年吃苦头”。杭州市纺织工业公司经理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我是当厂长出来的,很同情厂长的心理,到了12月份,大家都采取‘收缩’政策,不让指标高上去,免得来年吃不消。是‘环比法,逼得大家‘留一手’。”
许多干部强烈要求取消“环比法”,实行“水平法”,即分门别类制订出“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先进水平”、“省市先进水平”和必须达到的水平,以社会共同的标准来衡量和考核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企业力争上游,把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