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阅读
  • 0回复

举一反三——晋江假药案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27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举一反三
——晋江假药案以后
本报记者 吴昊
“吃一堑,长一智”,人们在事业上受挫或失误时,常常这样说。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吃一堑”的人都能“长一智”,人世间总是“吃一堑”又总是不能“长一智”的人是有的。震动全国的晋江假药案到目前,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福建省泉州市的干部群众是“长了一智”的。一
在假药案的发生地晋江县陈埭镇,一位干部回忆说:“当时象是在晋江大地上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我们都被震懵了。”晋江在地图上不过是一个点,而陈埭镇则几乎找也找不到,然而全国有上千种报刊登了“晋江假药案”的报道,近百名记者云集晋江,晋江成了全国瞩目的“新闻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泉州市和晋江县的领导没有懵,更没有“躺倒不干,听候处理”,而是一方面处理案件,一方面在当时生产最紧要的部位进行整顿,制订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质量管理”等3个决定,建立了乡镇企业质量检查站、监督站,举一反三,又查出了假烟、假酒、假罐头……“假的东西一个也不能再出晋江的大门”,“决不能再使晋江假货害全国”,对假的东西“一刀切”,而对于那些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大力组织生产;对重视提高产品质量的单位和个人,大力表彰。就在假药案发生的这一年,陈埭的乡镇企业、晋江的乡镇企业,整个泉州的乡镇企业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向前发展了,就象一条奔腾的河,绕过一段险滩之后,又在新的征途上显示了更加充沛的生命力。到了去年10月福建省在北京举行产品展销会时,晋江的产品轰动了北京,订货额高达5700多万元,北京各大报都报道了这一消息,晋江人民的脸上又有了光彩。二
假药案从现象上看,是乡镇企业中有那么几个人,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实际上更深一层的原因,则是反映了在开放搞活中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建设工作,特别是党的工作没有跟上去,这是泉州市各级干部的另一个“举一反三”。
泉州市在处理假药案的同时,召开了农村政治思想工作会议。把“正确认识党组织在开放搞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一个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作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晋江县委在这一年举办了59期党员轮训班,对全县13000名党员普遍轮训一遍。县委向全县党员举两个典型,一个是陈埭镇的涵口村38名党员,27人参加假药案,一些村主要干部判了刑;另一个是距离涵口村不远的磁灶镇岭畔村,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吴孝讯带领支部一班人,组织群众共同致富,全村办起了33家瓷厂,1985年总产值达1206万元,1/3的村民成了“万元户”,全村党员干部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产越发展,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越高。两个不同的典型成了当时晋江县委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活教材,现身说法与实地考查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晋江假药案推动了泉州地区的整党,市委在整党中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管理”、“外出党员如何过组织生活”、“党员干部如何经商、入股”、“如何纠正不正之风”等进行了大讨论,并且初步找到了解决办法,整党结束的时候,全市各县、各乡镇都发展了一批新党员,晋江县增加新党员497人,超过了以往的发展速度。如今申请入党、主动找党员谈心、交朋友的人也大大增加了。党组织的磁力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三
通过假药案的处理,以及大量的善后工作,泉州市的各级干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泉州的发展速度确实让人眼花缭乱。单是一个晋江县的石狮镇就吸引了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注意。这里是著名的服装市场,香港的时新款式,一周后就能在这里和消费者见面。全镇28000多人,每天的流动人口超过3万,全镇有乡镇企业1300多家,客户2700多家,真是:“盖地铺天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客来四方多惊异,货散九州人道洋。”商品交易这样发达而交通、市政、工商、税务、卫生一切都跟不上,到处显得乱糟糟的;姑娘穿着很洋、打扮很洋,脚下却是凹凸的、肮脏的地面,2尺多宽的通道两辆摩托车对开,到处都是鲜明的反差,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节奏,很难设想不发生问题。泉州的干部说我们不能保证人们不生“病”,只是发生了病情以后能及时诊断它,治疗它,这就是我们的进步。
去年,一些厂家生产玩具手枪的子弹(响灵弹),用伪装的办法外运,造成一些事故,泉州和铁路部门配合马上冻结了所有的外运货物进行检查,全部停产整顿。今年初南安县有些人制造假化肥,南安取缔后,一些人把设备转移到晋江继续生产,晋江用了3天时间,即全部查处,没有使假化肥销到农民手中。
离开泉州的时候,市委书记张明俊同志对我说,在泉州工作,要眼睛睁得大大的,提心吊胆,很苦,但这样的环境,能使人更快的掌握实行改革、开放的本领,是苦中有甜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