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鼓励快牛 鞭打慢牛——四论承包经营责任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28
第2版(经济)
专栏:

鼓励快牛 鞭打慢牛
——四论承包经营责任制
本报评论员
“鞭打快牛”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它令“快牛”疲惫不堪,积极性锐减;又使“慢牛”优哉游哉,不思进取。逐步而又坚决地消除这种“快牛养慢牛,财政难增收”的现象,鼓励快牛走得更快,鞭策慢牛迅速赶上来,是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般地说,按照“国家拿大头,企业拿中头,个人拿小头”的原则,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关系,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目前市场条件和宏观管理体系不完善,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搞得好的、盈利多的企业,超收部分的大头被国家拿走了,超收再多,企业留下的增加不多,而那些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的企业欠收的部分由国家弥补,企业安然地躺在国家怀里吃补贴。“鞭打快牛”和“迁就慢牛”并存,企业的留利水平与企业的自身努力不成比例。有人将这种现象形象地比作:打破了“大锅饭”,吃上了“二锅饭”。这种状况造成的后果是,“快牛”不想再快走,“慢牛”也不想走得快。
我们常讲“效益”二字。就企业来说,获得之“益”应与经营之
“效”紧密挂钩,有“效”才能有“益”,“效”高才能“益”多。只有实行这种公平合理、平等竞争的原则,才能奖优促劣,使“快牛”兴奋,慢牛发愤。否则,就会使“慢牛”乐而“快牛”苦了,其不利于生产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实行责任制,企业向国家缴足承包额后,超额的利润大部分留在企业。按这种办法,企业多付出的努力、多创造的财富与多留的自有资金直接相联。正象人们说的,“交够了国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样,它就具有较高的“透明度”,看得见,摸得着,算得清;先进的企业,也不会有干好了、干多了吃亏的感觉,后进的企业必须奋发起来为完成承包指标而努力。在现在的情况下,这样更能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当然,在国家财政依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先进企业理应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多做贡献,但是,要有一个限度,就是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注意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鼓励快牛,鞭打慢牛”,让先进企业随着盈利增加,留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让后进企业不能慢腾腾地走下去,把潜在的劲也发掘出来。“快牛”“慢牛”都一齐使劲,而且越来越有劲,那么,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国家财政收入就有了不竭的后续源泉。
这里面很关键的问题是要确定合理的承包基数。既不要基数太低,包得很“肥”;也不能基数太高,包不下去。这就需要财政、税务和企业主管部门,以极端负责的精神,通过同行业中的横向比较和对生产经营要素的客观评估,实事求是地核定各个企业的承包基数,做到既不使“快牛”为难,又不使“慢牛”丧失信心,促使各类企业通过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包”出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压力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