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相得益彰 南京出现千余科研生产联合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28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相得益彰
南京出现千余科研生产联合体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一个多层次、多形式、跨地区、跨行业,自愿结合、平等互利的科研生产联合组织形式,正在南京市出现。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这一新体系的产生,促使该市发挥科技辐射和吸收功能。
南京市科技力量雄厚,共有大专院校45所,各类科研机构329个。在94个独立科研机构中,部、省属的有73个,科技人员占全市总人口的2.7%。但是由于条块、部门分割,科技人员分布不合理又难以流动等弊端,科技优势一直未能在经济建设中得以充分发挥。
“七五”期间,南京市要开发4000项新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效益,计划占新增产值和利润的50%以上。这就对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南京地区科技与生产的联合,既是科研部门自身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在,南京市已有571个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1051个联合组织,联合形式达12种。由3个部属研究所、7个原部属企业、35个地方企业组成的钟山电子集团公司,是科研单位、院校、金融、物资部门参加的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联合。它的成立,逐步形成企业集团的设计、开发、研制和试生产基地。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核工业部理化工程研究所、南京大学化学系与江宁县一个乡镇企业联合成立南京特种气体公司,这是属于跨地区、跨部门的高层次联合。该联合体发挥学科配套协作的优势,在国家“七五”攻关招标中,以高分中标,承担了攻关任务的几项课题。这一联合体的出现,将逐步结束我国烷基类电子工业用气体全部靠进口的历史。
南京市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较多,但是缺乏中试条件。现在,许多高校正在改造或联合新办一批乡镇企业,作为大专院校的校办试验工厂,由院校派出管理、技术干部,进行中间试验和扩大试验,获得成熟经验后对外扩散。这样,既把一批乡镇企业、小型企业带成科研先导型企业,又为经济部门提供了一批能迅速转入批量生产的科技成果。
对一些比较贫困的农村,南京市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派出科技人员,与当地的土专家相结合,进行区域综合开发科技试点。溧水县渔歌乡付家边村是经济落后区域中较落后的自然村。1984年,市科委组织南京农业大学、市畜禽所、水产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进入该村。三年后,全村农副工总收入增长95.8%,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5%。在这个试验点上,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先进适用技术,扶植了一批科技户、专业户,在区域综合开发中起到示范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