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救火·防火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28
第8版(副刊)
专栏:

救火·防火及其他
朱焘
近些天,每晚电视荧屏上东北森林中的熊熊大火和扑火救灾的动人情景,使我既心焦又感奋。眼见国家的森林宝藏和人民的财产化为灰烬,恨不能令天公降大雨立灭这无情的火魔;而看到听到解放军、森林警察和人民群众赴汤蹈火、并肩战斗的事迹,又有一种伟大的民族自豪感在心中升腾:这不是我们实现“四化”的希望所在吗?5月23日《人民日报·大地》刊载的《面对火海》,就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由衷赞颂。我甚至已经在想象这场森林大火被灭后各种庆功会的盛大场面。
现已初步查明,在5月6日至7日的两天之内,五处起火,有四处是由于违章作业与吸烟酿成的如此大灾。这次大火,直接损失约5亿元。这里我想说的是萦绕脑际已久的一个看法:既然人们常说防火与救火一样重要,甚至说“防重于救”,那么救火有功应誉为英雄,防火有功(包括防小火变大火)亦应堪称为模范,这不该视作非份之望吧!
也许有人说“早就是这么做的”。事实上并不尽然。救火轰轰烈烈,防火默默无声,你在救火现场经常看到领导干部亲临一线,而防火事往往列不上一些头头们的“议事日程”;在烧焦的土地上开庆功会激动人心,而在会议室里强调防火的重要性往往还有人打瞌睡。我们可否这样设想:倘若当初有人采取措施,消灭了东北森林5月这场大火的火源,如今也不大可能会有人说他们给国家避免了死亡多少人、烧毁多少万立方米木材的损失。这种推想似乎有点书生气,那么是否就不该这样想呢?
生活中此类事例举不胜举。比如人们常说要“未雨绸缪”,但即使你是听了天气预报后带雨具上班而结果并未用上,这就不仅会成为未带雨具的同事的笑柄,而且自己也会觉得多余。我们一些事情的不成功往往在于:事后的经验总结常被一些人称为“马后炮”而不予重视,事先的论证也常因一些人嫌麻烦而草率从之。历史上的“力挽狂澜”者,面对狂澜未起、防微波变狂澜者则常常不予理解,甚至侧目相看。
其实,前事的“马后炮”即是后事的“马前炮”。今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厂粉尘爆炸事件,死亡57人,伤178人。如果及早吸取吉林省去年5月一家企业亚麻粉尘爆炸死亡6人的事件的教训,防患于未然,不是不可能的。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火也没有人类的今天。然而如果人类不能驾驭它们,后果却是可怕的。其间的辩证关系虽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在东北森林大火之后引起的思索,似可给今年的防汛以及其他工作以新的启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