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读《中国革命中的共产国际人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31
第5版(理论)
专栏:书评

读《中国革命中的共产国际人物》
阜子
从1920至1940年间,共产国际曾多次派代表来华指导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曾多次派代表驻共产国际。由是,如何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成为一个吸引人的课题。但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看,实事求是地说,国内前几年的状况远不及国外。在国外,苏联学者论著斐然,他们重点分析了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与北伐战争胜利等的关系问题,西方学者的科研成果虽逊于苏联学者,但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在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课题多年来几乎无人触及,近几年的状况虽有较大的改观,但总的看,仍是落后的。
正是有感于这种落后状况,且又意识到评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是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不容回避的问题,于俊道同志长时期注意积累这方面的史料,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他的锐意求索之作——《中国革命中的共产国际人物》(18万字)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喜读此书,受益匪浅。依我看,该书的价值首先在于丰富的资料和资料的准确性。在这本书中,作者系统介绍了马林、越飞、鲍罗廷、加拉罕、米夫、达林、罗易、罗明纳兹、维经斯基、李德等人来华期间的活动,以及张太雷、蔡和森、张国焘、瞿秋白、王若飞、任弼时等人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的有关活动情况。读完本书,既弄清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又能凭藉作者提供的丰富的历史资料进而明白:在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时,必须考虑到共产国际的影响。
从学术角度看,作者对某些问题的分析评议也颇有见地。比如,对于马林的评价,作者认为,他从1921年6月至1923年10月来华的两年零四个月期间,“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共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起过重要的作用”,但他“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看不到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对陈独秀右倾思想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应该说,这一见解是公允的。对于我党派驻共产国际代表人物的评述,作者也没有“一锅煮”,而是具体考察了他们各自的表现和作用。作者对任弼时1938年2月至1940年3月间任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是他和周恩来的大量说明工作,才使共产国际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从而纠正了某些共产国际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的错误看法。对于张国焘在莫斯科期间的所作所为,作者则持贬斥态度,认为他为了个人争权夺利同王明是有矛盾的,并且是看不起王明的,但他眼见王明受到共产国际一部分负责人的青睐,并且后台硬、有权势,所以转向讨好王明,摇身一变,成了王明的心腹伙伴。他之“所以能够被派到鄂豫皖红四方面军代替沈泽民的工作,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原因就在这里”。作者的这一论述也不是皮相之说。
当然,本书也有其不够完善之处。例如对有的代表的史料掌握尚不充实;目录的编排以“姓氏笔划为序”似不如按各传主先后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时间顺序排列为好。因为“按姓氏笔划为序”,不便使读者看清同一事件中的“群像图”及各人所起的不同作用。但总览全书,类似的不足毕竟是小瑕。它的刊行,犹如荒漠土地中刚拓出的一片绿洲,无疑会引起同行学者的关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