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文明的高弟街——广州集贸市场巡礼(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01
第2版(经济)
专栏:

文明的高弟街
——广州集贸市场巡礼(一)
新华社记者 张玉龙 符树柏
在广州繁华的北京路和起义路相通的一条长600多米、宽6米多的街道上,每天从清晨到傍晚,中外顾客络绎不绝。
这条街,名叫高弟街。相传宋初,整条街俱为高门宅弟,故而得名。多少年前,这里就是国内外早有声誉的商业区,1980年10月,这里开设了全市第一个日用工业品贸易市场,为广州个体户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高弟街实际是一个露天的大商场。不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穿的、用的,在这里都可以买到。工商管理所的同志告诉我们,这里有600多个档位,商品大同小异,每天顾客达4万多人次。形成了买方市场的格局,档位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谁的款式新,质量好,价钱公道,谁才能招徕顾客。
陈记档主见我们走过来,热情地招呼:“大哥,小姐,请问需要什么?”他指着一件新潮服装介绍道:“这是我近日看电视按日本款式仿制的;那件是按香港时装杂志上的流行式特制的。”他那殷勤有加之态度是大商店难得一见的。几位打扮入时的姑娘来到档位前,挑颜色,择料子,试样子,问价钱,折腾了半天,只相中了一件。我们以为档主一定会发态度了,谁知他满脸带笑地说:“请过两天再来,我再选些新款式,保你们称心如意。”
这条街上,还有58家国营、集体商店,它们不甘寂寞,奋然投身到竞争之中。广州皮鞋厂在这里设了展销部,橱窗里摆着100多种鞋样。同时还开辟了一项新业务“量脚做鞋”,一下招来了20多个省市的顾客。广州市郊一位农民竟订做了一双30多厘米长的皮鞋,象一只小船!不久前,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青年穿上为他特制的皮鞋,原来长短不一的双腿一样长了,走起路又精神又轻快。这位青年逢人就说,我从会走路就买不到合适的鞋穿,搞活市场,首先给我带来了好处。
商业没有不讲赢利的,但是赢利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198号摊档前挂着一面红旗,上面写着“拾金不昧”。这个档主叫黄继文,二十四、五岁。去年,大连市一个顾客来购货,不慎丢了皮包,内有6840元人民币。他拾到皮包马上送到工商所,工商所很快找到大连来的顾客。这个顾客万分感激,一定要拿出一笔钱来酬谢小黄,小黄谢绝了,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