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扶风法门寺四枚佛指舍利一为灵骨三为影骨 确系唐皇多次奉迎之佛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0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扶风法门寺四枚佛指舍利一为灵骨三为影骨
确系唐皇多次奉迎之佛骨
本报讯 记者孟西安报道: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副会长周绍良和其他专家们经过鉴定,并与地宫碑文与唐代文献勘验,确认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发现的4枚保存完好的佛指舍利,均系唐代各皇帝多次奉迎的佛指舍利;并初步认定,其中1枚为灵骨,3枚为影骨。
舍利,是梵文的音译,意译“身骨”,通指释迦牟尼的遗骨。据传,释迦牟尼灭度后,佛的一节葬于创建于东汉的法门寺塔中,故名“真身宝塔”。该寺一直是皇家御用寺院,受到历代皇帝的推崇。从北魏开始,即开启塔基供舍利。唐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诸朝均将舍利迎入宫中,多加殊礼。据史书记载,唐代每隔30年启塔迎佛骨一次,宣称“开则岁丰人和”。从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到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有7次,以后面几次规模为最盛:沿途数百余里“通路车马,昼夜不绝”,王公庶士奔走舍施,“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比比皆是;佛骨至京师“导以禁军兵仗,公私音乐沸天烛地,绵亘数十里”。据《杜阳杂编》记载,唐懿宗见到佛指舍利,竟降楼膜拜,“泣下沾臆”。出土的4枚佛指舍利和大量稀世珍宝,就是唐懿宗咸通十五年迎佛骨后于正月四日封闭在地宫内的。
今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恰值佛诞纪念日,凌晨1时,考古工作者在法门寺地宫后室内,发现了第一枚佛指舍利。这枚灵骨,贮藏于唐懿宗供奉的八重宝函(盒)之内,两侧放石刻二天王护侍。八重宝函的最外层为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出土时已朽破;其余七重由外及里的顺序为:鎏金四天王盝顶宝函,素面盝顶银函,鎏金如来说法银宝函,纯金六臂观音盝顶宝函,金筐宝钿珍珠纯金宝函,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函、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纯金塔基的银柱上套着佛指舍利一枚。其长40.3毫米,宽17.55至20.11毫米,腔径13.75至16.5毫米,重16.2克。
第二枚佛指舍利,安置于地宫中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5月9日晨发现取出。
第三枚佛指舍利,秘藏于地宫后室下小龛中的铁函之内。函外用加金织物包裹,函内套四重,最外是鎏金45尊造象盝顶宝函,其上錾刻“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佛真身宝函”字样。函内放一檀香木函,再内是水晶椁子,椁盖两端嵌以黄、蓝色的宝石各一,四周镶嵌着珍珠;椁内套以玉棺,打开玉棺,可见一枚白中泛黄并有发霉后的骨锈斑点似的佛指舍利。
第四枚佛指舍利安置于地宫前室的彩绘四铺菩萨舍利塔中。5月12日晚将其揭开取出。
除第三枚外,其余的第一、二、四枚佛指舍利,外形大体相同,亦与地宫内《大唐咸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石碑的记载相符。
5月23日,赵朴初和周绍良赴扶风法门寺,恭心鉴览了这几枚圣物。他们认为,这4枚佛骨均为唐代各皇帝迎送的佛指舍利,其中第三枚为灵骨,另三枚为影骨。赵朴初说,灵骨犹如天上的明月,影骨好比明月在地上江河中的影子。《志文》石碑中有“影骨”一词,盖指模制之指骨。但在佛教世界来看,影骨也是圣骨,也是佛的真身舍利。专家们认为,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四枚佛指舍利,是目前所知世界上仅存的,它们首次同时发现,的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幸事,特别是佛教世界值得庆贺的大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