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在开发中治穷——贵州开发贫困地区经济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03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开发中治穷
——贵州开发贫困地区经济的报告
本报记者 官建文
贵州富饶得惊人,也贫困得惊人。据1985年调查统计,31%的农业人口、850多万人未得温饱,其中人均纯收入不足80元,口粮不足125公斤的极贫人口达300多万。另一方面,贵州又非常富饶。煤、磷、锑、汞、铝土等矿的储量均居全国前4位;亚热带和暖温带水果都适宜种植,全省有230多个果树品种、近30种野生和半野生果树;烤烟全国著名;山多草茂,天然草场广阔……但是,多少年来,贵州数百万农民一直守着宝山受穷。
贵州有计划有组织地全面开发贫困地区经济,始于去年。到年底,26个集中连片贫困县有78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人均纯收入从不足120元,增加到200元以上,口粮超过了200公斤。全省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接近10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1983年至1985年3年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总数的3—4倍!
开发,首先就是利用好资源,发展起步产业。去年,贵州使用扶贫资金8997万元,生产项目的投资达9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开发性项目。这与前几年相比,正好倒了一个个儿。1980年至1985年,贵州使用国家“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2.6亿多元,用于基建的资金竟达2.4亿多元,其中绝大部分为非生产性基建。用于农林牧渔的投资只占其中的6%。
开发,使治穷开辟了新路。去年,26个贫困县,县县都有一批乡镇企业建成投产,县县都有种植、养殖业的开发。赫章县是贵州有名的穷县,但它的铅锌矿、铁矿储量和樱桃产量都居全省第一位。赫章县抓住这三个第一,做了三篇开发性生产的大文章。去年夏初,赫章第一家精锌冶炼厂投产,今年春末,第4家精锌冶炼厂点火了。精锌冶炼厂的兴建,使粗锌迅速由滞变畅。到去年底,土法炼锌马槽炉猛增到1100余节,今年春季又增加到1300多节。全县为铅锌矿的开采、冶炼服务的劳动力已达1万多人。去年,该县在粮食、烤烟和林业因受灾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工农业总产值仍比1985年增长13.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46.31%,县财政增收100余万元。
贫困地区最缺的是钱。1986年,贵州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改变了扶贫款按县、区、乡分摊、无偿援助的做法,把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按项目投放,按项目管理。项目是“龙头”,资金跟项目走。项目一经确定,资金、主管部门、项目负责人、还款期限随之确定下来。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投放的扶贫资金,大部分在一年时间内就开始“下蛋”了。去年,贵州在26个贫困县扶持了446个项目,到目前为止,除个别项目之外的其它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全省最贫困的毕节地区去年共安排35个乡镇企业项目,到去年底,就建成31个,正式投产26个,当年创产值1325多万元,为投资的1.8倍。
开发不仅要有资金,还要输入技术。去年贵州成立了科技扶贫团,组织了1.19万多名科技人员、能工巧匠分赴各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丹寨县兴仁、烧茶两个乡,380户通过养鹅学习班掌握了养鹅技术,仅养鹅一项,户均收入240元。去年一年,科技扶贫团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万余期,培训106万多人次。
贵州贫困地区的开发仅仅是开始,目前尚有700多万农业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但是,贵州在去年的开发中走出了一条治穷之路。省委、省政府已把近期奋斗目标确定为: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元以上,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并有一部分户先富裕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