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海南岛橡胶园立体群落推广成功 我国天然橡胶种植又获重大突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04
第2版(经济)
专栏:

海南岛橡胶园立体群落推广成功
我国天然橡胶种植又获重大突破
本报讯 记者凌志军报道:旨在创造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橡胶园立体人工群落,经10年的试验与推广,已在海南岛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继橡胶北移成功之后,我国天然橡胶种植的第二次突破。
记者于5月下旬沿海南岛东、西、中三路,见到胶园立体人工群落已连接成片。外围以小叶桉、木麻黄、相思树等高大乔木构成防风林带,里面橡胶为上层树种,四株一丛,株距密,行距宽,行间套种茶叶、咖啡、胡椒、菠萝等低矮作物。里里外外,郁郁葱葱;上上下下,共存共荣。目前,这种“橡胶宽行丛栽间作”技术已为海南垦区多数农场普遍采用,培植胶园四万多亩,并将以每年二万亩的速度更新旧式低产胶园。
我国自50年代初期,在被视为“橡胶禁区”的北纬17度以北大面积植胶成功。经30年努力,建成海南岛、西双版纳、雷州半岛等橡胶生产基地,其中海南岛橡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这项成就被国内外称为天然橡胶生产的重大突破。但是,传统的橡胶栽培制度也暴露出非生产期长,产出低,投资回收慢,生态效益差,抗风灾能力弱等弊端。以海南垦区为例,胶园的非生产期平均九年左右。投产后每亩橡胶的收入仅及种茶收入的1/2,种咖啡收入的1/3,种胡椒收入的1/10。每遇台风袭击,胶园轻则减产,重则毁灭。
自70年代中期,海南垦区开始改革传统的橡胶栽培制度,创造出“宽行丛栽间作”的新技术,并在生产中逐步完善。此项成果已于去年底通过鉴定。鉴定表明它不仅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而且由于丛种间作的土地利用率可达160%。胶园非生产期由九年减为二年。每亩产值因不同间作物达到1000元至2500元,比单纯种胶高1—4倍。1986年海南垦区仅间种茶叶一项即收获三万多担茶,增收900多万元。社会经济效益也很好。
海南岛50年代至60年代种植的80万亩橡胶,生产周期已近终结,急待更新。预算投资为四亿元,国家一下子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依靠见效快的间作物,以短养长,以近补远,经实践证明是可以走得通的一条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