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河西走廊治沙显示奇效 三千里风沙线生机盎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04
第2版(经济)
专栏:

河西走廊治沙显示奇效
三千里风沙线生机盎然
新华社兰州6月4日电 (记者郗永年、通讯员胡延清)甘肃河西走廊千里风沙线上,如今出现一批大型防风治沙工程。在姗姗来迟的春风之中,分布在风沙线上的水库、林带和人造绿州显出一派盎然生机。
河西走廊风沙线长达1600多公里,东起景泰县黄河古渡,西到敦煌县古玉门关一带。北面是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3大沙漠,南面是有2000多年开发历史的河西绿洲。解放后,风沙线上的人民因地制宜建设防风治沙工程,30多年锲而不舍,至今成绩斐然。这些工程主要是,在景泰县建成我国最大的高扬程提引黄河水灌溉工程,在民勤县建成我国第一个沙生植物园和我国最大的沙漠水库,在临泽县平川乡将5万亩荒漠改造成绿洲,以及在敦煌县古玉门关下封育沙生植物40多万亩。
近几年还出现了一批科学治沙工程,它们投资小,效益大,加快了治理风沙的进程。临泽县平川乡原来是明代一处兵站,后来,人退沙进,变成一片荒滩。1976年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临泽县林业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到这里安营扎寨,开展科学治沙,不到10年时间就把5万亩荒滩改造成绿洲。1983年以来绿洲内粮食亩产已达500公斤以上,人均收入400多元,成为河西走廊风沙线上引人注目的富裕地方。到现在为止,河西风沙线上共建成5个科学治沙站,他们依靠科学把沙漠变为良田,和群众一起共扩大绿洲面积82万多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