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千家万户承包治理 千沟万壑换了新颜 陕北五十万农户治理小流域成效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05
第2版(经济)
专栏:

千家万户承包治理 千沟万壑换了新颜
陕北五十万农户治理小流域成效显著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王云峰、本报记者陈满正报道:延安、榆林两地区50万农户承包治理小流域取得显著成效,并开始进入集中力量连片治理的新阶段。
近5年来两个地区有58%以上的农户承包治理小流域1900多万亩,到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积1000多万亩,占承包面积的52%。修造基本农田92万亩,其中水平梯田64万亩,淤坝地10万多亩,水平埝地14.4万亩,造地3.6万亩。造林1100万亩,种草559万亩。随着小流域的治理,入黄泥沙逐年减少,50年代榆林、延安两地区每年入黄泥沙分别为5.16亿吨和2.28亿吨,近年已减少到3.87亿吨和1.8亿吨。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这里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总结过去户包治理小流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向集中力量连片治理的方向发展,使小流域的治理提高到了新水平。他们坚持“四统一、两集中”的原则,以村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劳力和时间,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治理。具体措施是:规定义务劳动积累工,不投劳者投资,统一组织、调配劳力;治理任务按劳力落实到户,完成任务的每个劳力奖地两分,完不成的收回治理承包地,或征收治理延误费;村里把当年规划治理的土地部分留作机动,剩余的按各户冬春投工多少分户耕种;群众集资,以村组建专业治理队,治理完毕再分给集资户,几个村联合起来,用互相换工的方式逐村“推磨转圈”治理。
在治理过程中,陕北各地还十分注意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让群众既有眼前利益可得,又有长远利益可盼。一是把建设基本农田作为水土保持和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规定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不能用林草等顶替;二是扶持农民因地制宜栽种苹果、红枣、沙棘、葡萄等经济林,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打开新的门路。
这些措施把群众治理小流域的责、权、利与治、管、用较好地统一起来,改变了以往承包治理中重点轻面,重数量轻质量,重整治轻管理的片面性,不仅达到了集中力量连片治理整座山、整条沟、整面坡的目的,而且逐步形成了点点成线,片片成面,村村靠拢,乡乡连接的发展格局,大大加快了流域治理。
陕北小流域治理成绩很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点治理区以外的一些地方尚未得到治理,已经治理的有些质量不高,需要继续进行工程、生物、技术等配套措施;有些淤坝地因排水不畅造成次生盐碱地。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仍有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